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托付(5 / 8)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10975 字 2020-06-16

何人避也避不过的,但正好拿来磨心磨志。

a a a a 林延潮也一时决定学起垂钓打发自己的负面情绪。

a a a a 小镇外正有一条小溪,每日晨起林延潮就拿着鱼篓去溪边垂钓。

a a a a 夏去秋来,秋水涨起,小溪飘来的黄叶渐渐也多了起来,自林延潮上疏后,已去两月。

a a a a 这日秋日正好,林延潮钓了一阵疲倦之意上涌,于是拿了斗笠遮面,以臂作枕合衣躺着溪石上小寐。

a a a a 晒着秋阳,溪边微风吹拂衣衫,林延潮屈腿翻个身。

a a a a 也不知过了多久,林延潮但听耳旁有脚步声传来。

a a a a 林延潮初时也没在意,不过脚步却在自己身旁停下。林延潮侧头借着竹笠遮挡一瞥,但见身旁是一双僧鞋。陈济川,吴幼礼就在身旁,他们不出言阻拦,那就是……

a a a a 林延潮当即起身。

a a a a “宗海,用直钩否?”

a a a a 听了这一句话,林延潮微微被戳中心思,老脸也不由一红,却见王锡爵穿着禅衣,在旁面露微笑着言道。

a a a a “元辅……”

a a a a 王锡爵摆了摆手道“老夫已告病退归林下……”

a a a a 虽是意料之中,但林延潮听此还是默默一叹。王锡爵终于还是致仕了,现在朝中主持大局的就是赵志皋了。

a a a a 不过王锡爵说他告病退归……之前在朝堂上看得确实脸色比较苍白,路都走不了几步的样子,但这一退归立马脸色就红润起来,还能步行至此找到自己……实在是太过神奇。

a a a a 王锡爵抚须道“老夫乘船路过此地,地方官来迎席上正好谈起老弟。听说圣旨到了时,但见老弟泛舟夜行,明月入怀,正乃乘舟行日月,贤相之兆!故而老夫起了兴致到此看一看,宗海,这直钩钓得上鱼吗?”

a a a a 林延潮恭敬地道“回禀王公,林某不是姜太公,可没这本事。”

a a a a “哈!”王锡爵抚须笑了笑,“这‘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道理,世人皆知,但朝廷并非无人可用,你以为非你不可吗?”

a a a a 林延潮道“林某明白。”

a a a a 王锡爵点点头道“既是明白,你可又知道沈四明已是从浙江老家奉旨进京了,这马上就到了京师。”

a a a a 在咨命上虽说林延潮在先,沈一贯在后,但这是在二人同时入阁的前提下。要是沈一贯比林延潮提前一步入阁办事,那么林延潮就要排名在他之后了。

a a a a 别看这一位之差,将来就是首辅次辅之别,许国熬了那么多年,就是熬不到申时行退位,最后遗憾离去。

a a a a 而王锡爵一退,赵志皋年事已高,张位资历不够,二人又是中旨入阁,在百官威望不足。谁都知道不出数年,将来首辅次辅必落在年富力强,经廷推入阁的林延潮,沈一贯二人身上。

a a a a 所以沈一贯,林延潮入阁先后,可能就是以后的首辅,次辅之别。

a a a a 林延潮闻言脸上神情一黯,然后作揖道“多谢王公好意,但林某不能去!”

a a a a “哦?当今朝野上下,论声望之隆,何人能在你之上。你若是担心居沈四明与百官不服,这大可不必。”王锡爵言道。。

a a a a 林延潮道“若是能服众就能为宰相,姚崇又何必向唐玄宗上十事要说呢?”

a a a a “原来如此,”王锡爵点了点头,“你是要为中兴宰相,但又怕落得与张太岳一般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