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赓。沈一贯是在位,王锡爵为过去,朱赓为未来。
a a a a 而李廷机则被视为王锡爵,沈一贯的接班人,于是遭来了东林党奏章攻势。
a a a a 其实当时李廷机是两头不靠,而且为官清廉,办事也很有手段,但朝堂上非齐浙楚,即东林,如此大臣依然逃不开党争。
a a a a 在众言官弹劾下的李廷机,知道即使有皇帝支持在内阁也办不好事,于是决定辞官。
a a a a 哪知道天子不肯,你李廷机以为一走了之就行了?
a a a a 李廷机上疏请辞达一百二十三疏,但天子就是不回复,而且东林党仍在狂骂不止。最后李廷机在京师进退不得,不得不搬到庙里去住,被人戏称庙祝阁老。
a a a a 林延潮也是此局,天子不允许你辞,你又不愿意去任怎么办?
a a a a 李廷机当时在庙里住五年后看皇帝还是装死不答应,最后也不打招呼自己跑回了晋江老家,当时就有言官说要把他抓回来杀头,幸好天子最后放了它一马。
a a a a 但林延潮若是敢回福建老乡,情况就不同了,天子正好有了口实,趁机重办!
a a a a 但林延潮入阁,就是话放出去了事没办成,也要颜面扫地。因此进退不得,李廷机是庙祝阁老,林延潮看来也要比他先一步达成‘驿丞阁老’的成就了。
a a a a 当林延潮告之家人可能暂无法回乡后,除了林器年纪尚小,懵懵懂懂不知情况外。林浅浅与林用都很是失望,在这个京师不是京师,家乡不是家乡的地方呆着是什么意思。
a a a a 林用对林延潮道“爹爹,我读论语里,君子之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圣人与颜回有是夫。但眼下天子对爹爹是用也不用,舍也不舍,那我们又如何行与藏呢?”
a a a a 用舍行藏说得是读书人对于仕途一等态度,用我时则行,不用我时则藏。
a a a a 林延潮见林用明白这个道理,欣然笑着道“你能知道君子之道,用舍行藏的道理已是很难得了。但人生之境遇,岂能用舍二字来形容。”
a a a a 林用点点头道“爹爹的意思是,有人居庙堂之上却尸位素餐,如同在藏。有人居江湖之远却不在其位谋其政。”
a a a a 林延潮微微笑了笑道“是啊,这些人都是不懂得用舍行藏的道理,算不上读书人。”
a a a a 因此天子不理会林延潮的请辞奏疏,林延潮也在这运河旁的驿站住下。
a a a a 因林延潮的奏疏被张诚等扣下,士林读书人不知林延潮为张居正之故,一时朝野上下不知林延潮为何不愿任宰辅,一时之间天下间流传着退缩畏难种种说法。
a a a a 运河边有二三小镇。
a a a a 虽没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但因依托了运河这样商路往来的要道,倒也有几分繁华。
a a a a 驿站内衣食供给不缺,当地官员对林延潮自是不敢怠慢的。
a a a a 林延潮既任‘驿丞’,但也不能常往驿站。这据驿站不到两里的小镇,县城距此有些远,离运河也里许路,往来之人没有那么复杂,林延潮每日都往此小镇一游。
a a a a 这小镇里没有官吏,商人也很少,托着运河的福,也不穷困。甚至有一间书肆,虽能买的书不多,但林延潮每次去都有吩咐。书肆老板每次跑县城时,都记着给林延潮收罗出几本书来。
a a a a 除了书肆,林延潮也常去驿站旁的溪边垂钓。
a a a a 倒不是说他心境真能做到用舍行藏,这等随遇而安的态度,这等困顿的情绪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