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日,鱼朝恩已是大梁皇宫内侍省的第一把手,做了那从三品的内侍监,日夜服侍梁亨,真真正正的皇帝心腹。
鱼朝恩接过皇帝递出的纸条后,慢慢走下玉石雕琢而成的陛阶,将手中的东西递给了立于左首的尚书右仆射公孙抱玉。
这上朝的站位自古以来都是以右为尊,故而文右武左,只是自梁国建立以来,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据说这是源自一位贤人的著作“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ii
年迈的公孙抱玉接过以后,眯缝着昏花的老眼才得以看清上面的字迹,随即面色平静地将那纸条递还给内侍监。
若不是鱼朝恩一直盯着这位老大人,怕是也难以发现这位公孙大人眼中的寒芒。
鱼朝恩接过以后,右行几步,将手中的东西递给了居于右侧首位的柱国张子仪。
张子仪到底是草莽出身,如今虽已位列武将之首,但依旧脾气火爆、性烈如火,一看到纸条上的内容以后,立即瞪圆虎目,将手中的纸条扔到了大太监鱼朝恩的怀里,怒声喝道“这群钦天监的东西就知道装神弄鬼,好端端的太平日子,又来搞风搞雨,他们是见不得百姓安好吗?”
被喷了一脸口水的鱼朝恩面无异色,只是和声说了一句,“请柱国息怒,天现异象,钦天监给出批言,只是职责所在。”ii
张子仪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没有再出言放肆。
鱼朝恩来到左列,将纸条递给了次位的中书侍郎萧道成,随后回了原来的站立位置,继续做那个不引人注目的低调隐形人。
萧道成看罢,脸色很是凝重,随手将纸条递给了身后的门下侍郎周道云。
之后纸条在文官之列传递等到了末尾以后,那个身着深绯色官袍的文官上前十数步,将东西递给右列武官的第二人,随后恭敬退下。
等纸条在武官一列传阅完毕后,站在末尾的武官走向陛阶,将东西递还给大太监鱼朝恩。
这一圈转完,足足过去了多半柱香的工夫,原本柔顺亮白的纸张已经有些皱巴、湿润了,想来不少的朝臣已是满腹紧张,生怕这句看着不怎么吉利的批言影响到自己的身家性命。ii
“咳咳”,高坐龙椅的皇帝轻咳一声,神情严肃地看着恭敬站立的群臣,沉声问道“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都说说看,就从右仆射开始吧。”
公孙抱玉心头一跳,缓缓出列,低声道“老臣眼花耳聋,实在是看不懂钦天监的批言,请陛下恕罪。”
皇帝眉头一挑,脸色微微沉了一下,却也没有出言呵斥,只是安慰道“老大人为国为民操劳了一辈子,实在是辛苦之极,朕岂有怪罪之理。”
说道这里,皇帝已是看向一旁站立的大太监,吩咐道“鱼朝恩,散朝以后,给老大人府上添几件营州那边进贡的狐裘,莫要让老大人受了寒。”
鱼朝恩拱手称是。
回了队列的公孙抱玉自然也是对着皇帝道谢了一番。ii
至此,整座大殿陷入了安静,没有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毕竟不是谁都有着老大人那般的待遇,若是真要开口,自然是要说出个一二三来。
过了许久,依旧没有人出列。
皇帝的脸色渐渐难看起来,右列首位的张子仪索性低下头颅,定定地看着脚下的地板,似乎上面有着六韬三略,勾去了他的心神。
中书侍郎萧道成硬着头皮走出队列,对着皇帝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乃吉兆。月乃周天之主,有二星相伴,意味着我朝将有贤人出现,辅佐陛下成就不世功勋,功超三皇,德压五帝。”
皇帝的脸色稍稍和缓,虽然这些马屁拍的有些过火,但人总是喜欢听好听话,故此也就下了定论道“萧爱卿退下吧,下面由柱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