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指导着百姓们的农耕渔猎,让生活变得更加有序。
祭祀大典也是重华着重举行的大事。他深知天地神明的敬畏对于国家的安宁至关重要。在庄重的仪式中,他虔诚地祭祀上天,感恩着上苍的庇佑;祭祀着天地四时,祈求风调雨顺;祭祀山川群神,希望大地富饶,护佑子民。
诸侯的信圭,象征着权力与信任。重华将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又精心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那是一场隆重无比的典礼,彩旗飘扬,鼓乐齐鸣。重华重新颁发信圭,目光坚定地注视着每一位诸侯,传递着他对忠诚与责任的期望。
即位的当年,重华便踏上了巡守之路。他马不停蹄地前往各地,祭祀名山,以表对山河的尊崇。每到一处,他都召见诸侯,详细询问百姓的生活状况、农耕收成。他走进田间,与百姓亲切交谈,亲尝民间疾苦;他步入市井,了解商贾贸易,谋求繁荣之道。
重华规定以后每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功绩。对于那些尽心尽力、造福一方的诸侯,他予以丰厚赏赐,加官进爵;而对于那些贪婪暴虐、鱼肉百姓的诸侯,他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岁月流转,在重华的治理下,国家日益昌盛。田野里麦浪翻滚,百姓们安居乐业;城市中商铺林立,繁荣热闹。诸侯们对重华敬畏有加,纷纷效仿他的仁德治理之道,尽心尽力地为属地百姓谋福祉。
而重华,依旧奔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的身影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希望,成为了国家繁荣的象征。他的努力与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前行之路。
黄帝历 473 年,帝尧驾崩,天下缟素,重华守孝于灵前,悲痛欲绝。三年之间,重华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心缅怀帝尧之恩德。
孝满之后,重华决心继承帝尧之遗志,让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黄帝历 476 年,重华在政治上开启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兴革。
此前,虽已举用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贤臣能士,但他们职责不明,事务多有混乱。重华深知如此下去,难以造福百姓,于是在朝堂之上,他郑重地颁布新令。
他望着下方神情肃穆的臣子们,声音坚定有力:“弃,吾命你为田畴之官,掌管农业之事,务必让百姓粮仓充实,免受饥寒之苦。” 弃出列,跪地领命,眼中满是担当的决心。
“契,从今往后,你担任司徒之职,推行教化,让百姓知礼仪,明道德。” 契向前一步,拱手称是,神情庄重。
重华的目光转向威严的皋陶,说道:“皋陶,任你为‘士’,执掌刑法。执法需公正严明,不可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可放过一个恶人。” 皋陶抱拳应答,声如洪钟:“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垂,朕命你担任‘共工’,掌管百工之事,打造精良器具,促进百业繁荣。” 垂恭敬行礼,接下使命。
“益,你为‘虞’,掌管山林。要让山林丰茂,物产富足,并合理取用。” 益领命谢恩,心中已有规划。
“伯夷,‘秩宗’一职交由你负责,主持礼仪,使我朝礼节周全,彰显威严。” 伯夷面露喜色,深感责任重大。
“夔,你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以乐育人,以声化民。” 夔身姿挺拔,自信应下。
“龙,‘纳言’之职非你莫属,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万不可有疏漏。” 龙郑重一拜,言辞恳切:“臣定当尽心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重任已分,众臣皆感受到重华的殷切期望。重华接着说道:“朕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各位爱卿的提升或罢免。望尔等励精图治,造福百姓。”
此后,众臣各司其职,不敢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