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兵却只能龟缩在城内看着敌人烧杀劫掠,稍微有血气的人都受不了这种屈辱。
定州监军、判四方馆事袁继忠道:“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现在强敌压境,城中驻扎着重兵不去消灭敌人,让他们长驱直入,侵略四方州县,我虽然也想安稳无事,但绝不受此侮辱,愿身先士卒,死于敌手!
袁继忠可是一位在沙场上历经九死一生的老将,他祖上是振武人,后来迁徙到并州。其父袁进,在后周任阶州防御使。在后周年间,继忠因父亲的官职补任右班殿直。
大宋立国,袁继忠跟随太祖赵匡胤平定泽、潞,讨伐并、汾。大宋征蜀,袁继忠隶属大将刘廷让麾下,克蜀后,任云安军知军,历任嘉、蜀二州监军。
开宝年间,宋军伐广南,任先锋壕砦。广南平,以战功升任供奉官,统率隰州白壁关屯兵。因北汉拒命,袁继忠领军攻入河东,破三砦,擒将校二人,俘得百姓、马牛羊、铠仗逾万计。近戍主将害怕无功受谴,以实话告知袁继忠,继忠就把自己俘缴所获分给他们,让他们得以领功受赏。后升任天平军巡检,与都巡检郭进一起,攻打忻州、代州。
太宗即位,任命他为门合门祗候,负责清剿梅山洞贼寇,大获全胜。太宗征太原,袁继忠参与打败鹰扬军之战,也是第一个冲入敌阵。
辽军进攻代州,袁继忠领兵大败辽军,因功升任通事舍人,负责统率高阳关屯兵。又与崔彦进一起在长城口大败辽军,杀获数万众,太宗亲自下诏褒奖。
绥州刺史李克宪偃蹇不奉诏,太宗派袁继忠前去宣谕圣旨,最终带着李克宪入朝问罪,升任西上门合门副使。
为平定河西诸州,袁继忠与田仁朗率兵在葭芦川大败党项李继迁,因功升任引进副使,统率定州屯兵。雍熙二年,迁西上阁门使。
雍熙北伐时,袁继忠为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监,与大将田重进一起负责在中路发起攻势,一路斩关夺寨,取飞狐,下灵丘,平蔚州,擒得敌人主将大鹏翼。部队回师,袁继忠负责殿后,军队行列甚整。至定州,田重进想斩杀后
到的降卒,袁继忠力劝杀降卒不吉祥,降卒终得以免死。战后,太宗论功行赏,升任判四方馆事、领播州刺史,依旧统率定州屯兵。
此时,袁继忠慷慨陈辞,要违反诏令领军出战,将士们听了也都群情激愤,磨刀霍霍,纷纷请战。
太监林延寿连忙拿出不许出战的诏书,发出严重警告:“皇命在此,你们难道要抗旨吗?”
主帅李继隆慨然道:“阃外之事,将帅得专。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在河间不死,就是要留得有用之身,报效国家!
国舅爷李继隆深谙兵法,他不顾身家性命,多次公然违抗太宗的圣旨。满城之战,主帅刘廷翰按照太宗的旨意,排兵布阵,李继隆提出变阵,最终大破辽军,取得满城大捷。君子馆之战,作为援军李继隆又一次抗旨,他认为此时宋军败局已定,再加入战斗,无异于自取灭亡。此时,李继隆又一次站出来,断然决定出战。
李继隆一锤定音,反对意见无效,诸将无不响应,纷纷表示愿杀敌报国,誓与城池共存亡。
李继隆虽然兵不满一万,这么有底气,要跟辽军决一死战,关键还是他拥有一支大宋装备最为精良的“静塞军”。
虽然静塞军只有三千人,但是,足以给辽军以致命的一击。君子馆之战,刘廷让部几乎全军覆没,李继隆一直憋着一股怨气,大家都说他“怂”了,到底是真怂假怂,今天,他要让辽军来个带血的见证。
静塞军的骑兵都来自易州,李继隆把他们带到定州,却把他们的家人留在了易州。当时袁继忠就劝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