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推崇是不是也起到了一定的好的作用呢?
余秋雨
当然有积极作用。你看,中国那么多的朝代,那么多的皇帝,他们民族不一、政见不一、血缘不一,共同地尊重一个人,这个人不是皇帝,也不是神,而是一个文化人,这种现象,不管怎么说也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他作为一个“统一符号”,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千年传承。
不仅如此,从隋唐开始的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考试的内容有不少变化,但越到后来越偏重于儒家学说。那些学生可能只是为了做官,并不是为了孔子,但是却用极大的精力去背诵儒家经典。表面上,好像是孔子滋养了他们,实际上,却是无数年轻的生命滋养了孔子、滋养了《论语》、滋养了儒家学说。那些人考上科举后拿了孔子的学说去做官,那么无论在文官选拔层面,还是官场实践层面上,孔子变成了一个“大孔子”,变成了一个横跨时空的惊人文化现象,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别人可比。
我们为这个“大孔子”高兴,但在心底里,还是喜欢那个一路被人拒绝、一路自我安慰、一路唱歌弹琴、一路颇为狼狈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