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忠论(说明章节)(2 / 3)

“忠于民”程夫子回答。

程夫子继续开口“《左传》僖公九年,晋献公曰‘何谓忠、贞?’

荀息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左传》文公六年,臾骈曰‘以公害私,非忠也。’”

“《左传》襄公五年,范文子曰‘无私,忠也。’”

“此之谓公而无私,亦春秋忠之意也。”

张东“此亦君之忠乎?”

程立“然,臣亦从之。”

张东“庶民可乎?”

程立“礼不下庶人。”

张东“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程立“大善,忠之谓也。”

“《左传》昭公元年,赵孟闻之,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此乃忠于社稷也。

是以楚共王有言‘忠,社稷之固也。’”

李敢“夫子言之,可有凭证?”

程立“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曰‘归乎?’

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

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

众学生齐施礼。

“春秋时期的忠,是忠于社稷,是君臣都要遵守的。程老头讲学厉害呀。”薛议心里默默点了个赞。

程夫子又开口了“忠之论,战国异于春秋。春秋,忠于社稷;战国,忠于主君。”

“《管子》曰‘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

“能上尽言于主,下致力于民,而足以修义从令者,忠臣也。”

“能据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过,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

“《韩非子》曰‘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谓忠臣。’”

张东“然其忠君者,其全然服从于君乎?”

程立“非也,鲁阳文君谓子墨子曰‘有语我以忠臣者,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处则静,呼则应,可谓忠臣乎?’

子墨子曰‘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是似景也;处则静,呼则应,是似响也。君将何得于景与响哉?若以翟之所谓忠臣者,上有过,则微之以谏;己有善,则访之上,而无敢以告。外匡其邪,而入其善。尚同而无下比,是以美善在上,而怨雠在下;安乐在上,而忧戚在臣。此翟之所谓忠臣者也。’”

“战国时期慢慢的就由忠于社稷,变为忠于主君了。”薛议记下笔记。

许是讲的口渴,程夫子接过儿子递上的一大碗水,咕噜咕噜几口喝完,溢出的水从嘴边顺着大胡子哗啦啦的流了下来,学生们都聚精会神的看着,水流声音清晰可见。

将碗递了回去,胡子也不擦,用手一抹,继续开讲“至战国末,儒家以孝论忠,‘资于事父以事君敬同。’‘孝者所以事君也’,‘以孝事君则忠’,‘事君不忠非孝也。’诸如此类”

“所以儒家的思想就是因为这样,受统治者欢迎?”薛议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