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北伐途径祁山,扎营在祁山山口,却不料邓艾早已挖好了地道,姜维大营正在邓艾挖的地道上方,等到夜间,地道里涌出奇兵,蜀军大败,姜维退兵。
从史料来看,地道战的攻城方法在《墨子》中就有记载,并且还总结了防御的方法。在三国时期,地道战法已经频繁被使用,参战的士兵被称作掘子军,或者沟鼠军。
陈策虽然是山越一方头领,但他却不是完完的山越人,他之前也像甘宁那样的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后来洗手不干了就开始读书。自然知道这一些地道战的原理和典故。
◆◆◆◆◆◆
陈策带着手下士卒悄悄靠近了设置在清凉山腰附近的水渠,这里有近百名江东士卒守卫,他们有烟火通信,如果不能短时间部歼灭的话必定会被山下的石城士卒发觉。
于是陈策打掉了强攻水渠投毒的想法,他还是决定挖地道。
只要挖通了通向水渠的地道,就能轻而易举的在石城水源中下毒…
徐盛毕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为了防范敌人悄悄挖地道攻入石城中,不但在城中几个钟繇的位置专门找人监视地下的动静,如果陈策真的选择在城外挖地道攻城绝对逃不过徐盛的耳目…
而且为了防止敌人破坏水源,徐盛除了安排了近百人防守水渠外,也有一支队伍在山上不断巡查。
为了隐秘。陈策都是晚上悄悄地在最险要的地段挖掘地道,这项巨大工程估计颇费时日,绝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
但这个清凉山刚好属于现代来说的喀斯特地貌,山中有不少岩层早已经被水水冲蚀出了不少的洞,这就减少了很多工作量、
于是就在陈策到达石城后的地二十五天,通向石城水渠的地道终于挖通了。
挖通了地道后,陈策也没有一开始就大量投毒,而是每天都投一点,不让石城守军及时发觉,一直到了第三天,石城守军陆陆续续出现中度症状后,徐盛才发现不对劲。
但等他醒悟过来时,陈策已经带领三千山越精锐出现在了石城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