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2 / 2)

自己,也是为了我,更是为了……。”突然,她的眼神显得暗淡,她把残红剑递给了荆轲,道:“剑还给你,希望让你平安归来,记着在蓟城的角楼上,有个女子在等着你回来。”

易水河岸边,车驾渐渐远去,女子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不见。

“唉!”荆轲长叹一声,他刚才真的想不顾一切的冲出去,拥抱着她,告诉她,我会陪伴你一生。

马嘶声远,唯有丽姬站在原地,目送荆轲的远去。

易水边,白雪地,刺客远去,佳人泪,负重任,必前行。

人间悲伤莫过离别!

天武军团,大军营地。

主帅大帐中,王翦来回徘徊,思绪万千,从他收到燕国要献地求和,便觉得攻燕之战遥遥无期。虽然朝廷已经明确攻打燕国,可燕国求和,还献出肥沃之地,若是燕国使者还带有燕王秘令,到了秦国求和不成,可以向秦国臣服,只保留宗庙社稷,秦王可还有不惜代价攻打燕国的决心?

这就是王翦所担心的,燕国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根基之深,没有那国可比,且燕国王族还是姬姓,傲慢无比,又岂会真正的臣服秦国,求和这些都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此为其一。

其二,王翦的覆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心已经超越了秦国众人,身为将军,为帝王开疆扩土,一统天下,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名传天下。若嬴政觉得秦国疆域已经足够广袤,大秦男儿死伤无数,只愿意做个霸主,那他王翦岂不是在无用武之地,这就是他的隐忧。

思虑再三,王翦还是觉定上书嬴政,秦若想要一统天下,遇到战事,好打要打,不好打也要打,没有发兵理由也要打。

王翦回到帅案,提笔书写起来,只见羊皮卷之上这样写道:“臣收到燕国求和之信,没有王令大军不得调动,当初秦灭韩国,韩国殊死反抗,更何况燕之大国,若要灭燕,臣有四请:一请,严令将士杀烧抢掠。二请,燕地多侠士,秦律缓慢推进。三请,燕王虽昏庸,可燕国毕竟传国八百年,民心难变,往王上下令厚待燕国王族极其大臣,以收民心。四请,老臣斗胆,请王上赐下‘穆公剑’。”

写完后,王翦用一个竹筒装起封好,令道:“来人?”

“在”一个亲卫入账拱手应道。

“极速送入咸阳。”

“诺。”亲卫恭敬接过,转身离去。

秦时明月之大秦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