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第一喜,跟自己没关系,他没有故知。
第三喜,跟自己更没关系,他根本就不用科考。
那就只剩下第二喜了,洞房花烛夜。
腊月十二,宜嫁娶、沐浴、普渡;忌破土、安床、开仓。
赵瑗一早就穿了上新郎倌的大红礼服,礼服上的四爪吉龙是宫里最好的绣娘绣的,栩栩如生,他很满意。
于是心情颇好的走到铜镜前,准备看看英俊潇洒的自己。
赵瑗看了半天镜子,镜中那个穿着笨拙红衣,木着个脸的人,越看样子越傻。他转身问正在帮他整理着衣服的李贵“可以不穿礼服吗?”
“就这一日功夫,世子忍耐一下。”
“紫色呢?跟红色差不多的。”
“圣上、太后、皇后以及文武百官都会参加世子的婚礼,穿普通衣服不是让人笑话吗?不是明显的在召告大家,世子不中意圣上选的世子妃吗?
让圣上的颜面何在?世子还是忍耐一下,也就几个时辰,很快就过去。把新娘子送入喜房,世子就可以把礼服换了。”
赵瑗松了口气说“好。把她送进去,我就去换衣服。”
“挑了盖头,喝了同心酒,世子才能换礼服。”
“先换衣服,后挑盖头,不行吗?”赵瑗忍不住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不想让她看到,我穿礼服这个傻样子。”
“世子妃有没有看到您穿礼服的样子,您都是她的夫君。”李贵温和笑道“难不成世子以为不让她看到您穿礼服,她就不会把您当成同她拜堂的新郎倌了?”
赵瑗回头盯着李贵看了一会儿,开口问道“李内官,你有被人误会过的时候吗?”
“没有。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讲清楚,怎么会误会呢?”
“为什么你总认为,我不想成亲?我表现的很明显吗?”
李贵慌忙回答道“世子放心,您的行为举止都很得体,不知内情的人,不知道您的心情。”
“什么内情?什么心情?”
“世子不满这门亲事,不愿意成亲。”
“李内官为什么这样猜测我的心思?”
“奴才跟了世子十二年,这么明显的事,哪里还用猜测。”
赵瑗索性转过身,正对着李贵问“你为什么这样想?依据呢?”
“圣上、太后和皇后更喜欢那位世子,是众所周知的事。宫里的安全,在那位世子亲生父亲手里;
朝里的言论,在那位世子亲生娘舅家手里。世子本来可以通过娶亲,来强大自己的势力,可圣上赐婚的却是普通人家的闺女。所以,世子的心情,奴才理解。”
赵瑗长出了一口气,笑道“李贵人,这类的事,此后不许再议论,也不要再去瞎想乱琢磨。我考虑了一下,你还是回永和宫吧,现在就过去,把那里的门看好,成亲以后,我还会经常去。别人在那里,我不放心。”
李贵感动得热泪盈眶,熬了十二年,终于成了世子的心腹,得到了重用。
赵瑗身着大红喜服,站在普安王府的门前,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来贺喜的宾客。
他一遍遍的在心里思索,若是有一天,他继了大统,一定要把皇室的婚礼规矩给改改,改成和民间的一样。
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去新娘子家里迎接,然后一路把她领进府里。
这才是成亲应有的样子。
他又想了,若是把这个规矩给改了,皇室子弟肯定都对他感激涕零,夸他体贴仁德。
冬日的阳光明亮,温度却很冷淡。
赵瑗愉快的心情,随着越来越冷的寒冷,一点一点的流失。
为了不显得那么臃肿,清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