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每一个人物都是精彩的(1 / 2)

江阳王 牧童骑神牛 2486 字 2020-04-28

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人,都是不简单的。

每一个小人物都是构成整个故事框架的不可缺少结构,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小故事有小故事的回味无穷…如果刘鼎三没有遇见里长,或许他永远都是刘鼎三,并不会有什么改变,但此刻,刘鼎三便不再是刘鼎三,他的身份将会被重新定义。

自从知道了里长的非同寻常身份以后,刘鼎三便愈发小心谨慎。

毕竟做生意和陪伴君王是不一样的。

崇祯依然热衷于各种改革和改变,对于腐朽的制度深恶痛绝,对于小孩子不能读书这个问题更是如此。别的不多说,来到沙镇,稍作休息之后便开始对遍布在沙镇各处的小学堂进行调查和登记。所有满六周岁的男童必须三日内若不安规定进行登记,一律严惩。

这一道命令的下达使得沙镇顿时就炸开了锅。

能够如此雷厉风行做事的,这么多年来都是极其少见的。送孩子去学堂读书,向来是族里的大事,里长是没有权利直接插手此事的,故此便没有多少村民把这一道无关痛痒的命令太当一回事。

村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里长的命令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很快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童读书之事很快就会不了了之,但事情的进展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

“读书是不可能读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读书的…”老汉们铁骨铮铮,不愿屈服,绝不打算把自己的孙辈送进学堂。他们认为填报肚子比什么都重要,老天爷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读书那是有钱人家才能消受的起的事情。

刘鼎三很好的贯彻了里长的思想,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这一点在整个沙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刘鼎三的举动是不被村民所理解的,虽然以往大多数村民对于刘鼎三还算比较敬重,但此刻态度却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是受到了怎么样的刺激,才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刘鼎三的行为被沙镇人所唾弃,同时,沙镇人民也开始和刘鼎三对立起来。此前刘鼎三也曾遇到过阻力,但像这样的众叛亲离却是第一次感受到。

他不明白,只是要求孩童们进学堂念书,为何会如此的艰难。

讲道理不可行,必要的暴力手段便成为了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只要是沙镇户籍的适龄儿童,都可以免费入学,哪怕是这样,也没有多少村民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堂念书认字。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的孩子一旦有了学问和知识就会离开他们,从此只会听孔夫子的话,会抛弃他们的亲生父母。这让较为开明的刘鼎三有些哭笑不得。

孩童读书识字是为国家选材做准备,一个人若没有报国为民之心,他的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没有国,便不会有家。

崇祯的学堂与旧式学堂有所不同,对于孩童的培养讲究的是实质性的学问,并不泛泛而谈,而是因材施教。不但学习农学知识,同时也学儒家传统,但并不拘泥于对传统文化的一味追求,讲究创新,亦讲究绝对的服从。特别是对于自己的上级,灌输绝对的服从理念,这是雷打不动的。

崇祯也越来越不在乎村民们会怎么去看待他,看待他推出的这些举措,崇祯认为这些村民害怕失去孩子,所以不愿意把孩子送进学堂念书。他们宁愿相信巫师说的那些不着边际的话,也不愿相信书本中记载的那些他们怎么也看不懂的话。

但崇祯依旧不愿和村民们解释孩童们念书的种种好处是什么,与其说一些他们听不懂的话,倒不如给他们一些实质性的奖励。只要愿意把孩童送进学堂念书的村民,都能得到粮食和银子作为补偿。

于是看在粮食和银子的面子上,那些原本叫嚣宁死不从的村民改变了高傲的态度,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又开始对刘鼎三客气起来。他们甚至害怕自己没有资格能够把孩童送进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