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签订“卖身协议”。不仅兼并了他们本该所拥有的土地,又把他们打压为奴。久而久之,于是便形成了蓄奴的风气。
起初只是一些权贵,和有功名有身份的人开始圈养“蓄奴”,后来商人也开始加入道“蓄奴”的行业中来。这些“蓄奴”完全失去人生自由,他们可以被任意的买卖,甚至可以被任意践踏。
他们被标注上价格,任意买卖。主人拥有“蓄奴”的处置权,当然这个所谓的处置权并没有得到朝廷和官府的认可。但在徽州却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在商业经济发达的徽州,谁也不知道在其背后有着这样触目惊心的故事。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对于奴仆的使用,也只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对奴仆任意的践踏和买卖。他们有工资亦有俸禄,然后在徽州,他们什么都不能得到。
“这…太不可思议了!”
崇祯不敢相信,在自己治理的疆域内会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大明的每一位子民,只要是诚服于大明的,都应该得到善待。百姓们也并未触犯任何的大明律令,而可恶的“资本家”却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断的压榨他们所有的剩余价值。
但看到眼前的这个耄耋老人,崇祯走不忍心责罚他,因为他看起来也活不了多久了。但是从老学究的眼神中依旧能够看出来对往日家族兴旺之时的眷恋,对于可以任意使用奴仆的那段岁月的无比怀念。
而后,很快老学究眼里有的只有失落,一种得到又被剥夺后的失落。
崇祯心中那把拿起的刀又放了下来,他明白哪怕把这个老学究千刀万剐也不会有任何的意义。或许这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高贵,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被瓦解,但是明对如此严峻的情形,又不得不做出决断。
崇祯离开老学究家时,天已经黑了。夜幕之下的徽州城,下起了绵绵细雨。在那雨中不时有孩童跑过,他们就像一阵风般…当然也有拖着柴火低着头的百姓,他们几乎不会抬头看一下周围,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于他们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的步伐没有那些孩童那么快,他们走的很慢,最终“沙沙”声随着夜幕逐渐消失在黑暗之中。
斑驳的墙,只有少数还保持着洁白,多数都已经颓废,就像上了年纪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