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托付(4 / 7)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445 字 2020-03-01

里,君子之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圣人与颜回有是夫。但眼下天子对爹爹是用也不用,舍也不舍,那我们又如何行与藏呢?”

用舍行藏说得是读书人对于仕途一等态度,用我时则行,不用我时则藏。

林延潮见林用明白这个道理,欣然笑着道“你能知道君子之道,用舍行藏的道理已是很难得了。但人生之境遇,岂能用舍二字来形容。”

林用点点头道“爹爹的意思是,有人居庙堂之上却尸位素餐,如同在藏。有人居江湖之远却不在其位谋其政。”

林延潮微微笑了笑道“是啊,这些人都是不懂得用舍行藏的道理,算不上读书人。”

因此天子不理会林延潮的请辞奏疏,林延潮也在这运河旁的驿站住下。ii

因林延潮的奏疏被张诚等扣下,士林读书人不知林延潮为张居正之故,一时朝野上下不知林延潮为何不愿任宰辅,一时之间天下间流传着退缩畏难种种说法。

运河边有二三小镇。

虽没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但因依托了运河这样商路往来的要道,倒也有几分繁华。

驿站内衣食供给不缺,当地官员对林延潮自是不敢怠慢的。

林延潮既任‘驿丞’,但也不能常往驿站。这据驿站不到两里的小镇,县城距此有些远,离运河也里许路,往来之人没有那么复杂,林延潮每日都往此小镇一游。

这小镇里没有官吏,商人也很少,托着运河的福,也不穷困。甚至有一间书肆,虽能买的书不多,但林延潮每次去都有吩咐。书肆老板每次跑县城时,都记着给林延潮收罗出几本书来。ii

除了书肆,林延潮也常去驿站旁的溪边垂钓。

倒不是说他心境真能做到用舍行藏,这等随遇而安的态度,这等困顿的情绪是任何人避也避不过的,但正好拿来磨心磨志。

林延潮也一时决定学起垂钓打发自己的负面情绪。

小镇外正有一条小溪,每日晨起林延潮就拿着鱼篓去溪边垂钓。

夏去秋来,秋水涨起,小溪飘来的黄叶渐渐也多了起来,自林延潮上疏后,已去两月。

这日秋日正好,林延潮钓了一阵疲倦之意上涌,于是拿了斗笠遮面,以臂作枕合衣躺着溪石上小寐。

晒着秋阳,溪边微风吹拂衣衫,林延潮屈腿翻个身。

也不知过了多久,林延潮但听耳旁有脚步声传来。ii

林延潮初时也没在意,不过脚步却在自己身旁停下。林延潮侧头借着竹笠遮挡一瞥,但见身旁是一双僧鞋。陈济川,吴幼礼就在身旁,他们不出言阻拦,那就是……

林延潮当即起身。

“宗海,用直钩否?”

听了这一句话,林延潮微微被戳中心思,老脸也不由一红,却见王锡爵穿着禅衣,在旁面露微笑着言道。

“元辅……”

王锡爵摆了摆手道“老夫已告病退归林下……”

虽是意料之中,但林延潮听此还是默默一叹。王锡爵终于还是致仕了,现在朝中主持大局的就是赵志皋了。

不过王锡爵说他告病退归……之前在朝堂上看得确实脸色比较苍白,路都走不了几步的样子,但这一退归立马脸色就红润起来,还能步行至此找到自己……实在是太过神奇。ii

王锡爵抚须道“老夫乘船路过此地,地方官来迎席上正好谈起老弟。听说圣旨到了时,但见老弟泛舟夜行,明月入怀,正乃乘舟行日月,贤相之兆!故而老夫起了兴致到此看一看,宗海,这直钩钓得上鱼吗?”

林延潮恭敬地道“回禀王公,林某不是姜太公,可没这本事。”

“哈!”王锡爵抚须笑了笑,“这‘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