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阿陀应任命他的弟弟拜能担任盐运衙门最高职务, 给予他无限权力,要求必须控制住贩私盐的,增加国库收入。 拜能接管盐运衙门后,采取铁血手段,先对内部官员来了一次大清洗。 只要发现与私盐贩子有瓜葛的官员,轻者撤职,重者杀头, 而且什么样为轻,什么样为重,没有标准,全凭拜能一句话,确切地说,全凭他的好恶。 仅仅一个月,盐运衙门的官员差不多换了一个遍。 与此同时,类似谷觉吞这样的人也被抓进牢中,罚得倾家荡产。 他们倒是不冤,本来这些人就是喝私盐贩子们的血,大头利润都被他们这样的人拿去了。 尽管拜能铁腕镇压,私盐贩子依然没有断绝,只是更加隐蔽了。 一个月前,拜能突然释放了谷觉吞这一类人,把他们召集在一起,交给一个叫茂泰的人领导。 茂泰要求他们戴罪立功,必须听命于他,否则,不仅他们自身性命难保,他们的家人也会遭殃。 三天后,这帮人就被带到丛林红杉林,也就是波勇所说的红杉庄。 谷觉吞看见至少有两百人在这里,领头的是一个红衣僧人。 茂泰告诉谷觉吞等人,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给红衣僧人这一帮人做向导, 其次巡逻货道,发现有私盐贩子队伍,必须马上报告。 如果是对方只是少数几个人,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立即动手干掉。 一句话,丛林里不准有其他人进来。 巡逻队是五人一组,发现私自放走私盐贩子或者隐瞒不报的,五人全部处死。 如果五人中有人检举同伴,则这个人可以免死。 也就是说,五人相互监督,谁也不敢打马虎眼。 巴桑听到这里,忍不住问:“红衣僧人以及他的手下是哪里人?” “他们是下掸邦的,红衣僧人是祭司茂山德。” 巴桑对这个时代的南掸国并不清楚,详细询问。 谷觉吞东一句西一句叙说,波勇不时补充所知道的,巴桑这才对南掸国有了初步了解。 原来这个时代的南掸国并不是一个统一国家,分为好多个邦, 其中有两个最大的邦是南掸国的主体,一个叫上掸邦, 国主就是阿陀应,上掸邦和大安朝接壤,丛林就是在两国中间。 大安朝所称的南掸国,其实指的就是上掸邦。 上掸邦再向南,便是下掸邦所在之地了。 两个邦不仅所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在其他各方面也有着天壤之别。 上掸邦与大安朝南州毗邻相接,国主阿陀应对大安朝的治国理念推崇备至,积极向之学习借鉴。 正因如此,上掸邦的官员体系设置几乎与大安朝如出一辙,而在文化层面上更受大安朝的深远影响。 反观下掸邦,则呈现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里的人们笃信门罗教,社会等级制度极为森严,划分为四个泾渭分明的阶层: 位居顶层的是掌握着宗教大权的祭司;紧随其后的是英勇善战的武士; 接下来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处于最底层的则是毫无自由可言的奴隶。 在下掸邦这片土地上, 真正拥有至高无上权力之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主,而是该邦门罗教的大祭司——迈哈。 此人不仅在世俗生活中呼风唤雨,在教内亦是一言九鼎,无人敢违抗他的旨意。 巴桑了解了南掸国的大致情况,不解地问: “他们为什么要下命令,见人就杀?” 谷觉吞摇摇头,“这个我的确不知道,也不敢打听” “祭司茂山德那帮人平时都在哪?” 谷觉吞这次回答倒是挺快, “茂山德的人一半住在丛林深处,向导跟
第627章 有啥阴谋?(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