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间,天色越来越暗,陈登文看见岸边停泊一艘兵船, 他知道这是水师的执勤船,江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艘。 天黑了,这帮水兵也不需要在江面上巡逻执勤,扬江夜不行船嘛。 陈登文想着回到渡口也没有地方睡,只能打地铺,还不如停靠在兵船边,有他们保护,也不怕江匪。 船老大小心提醒,说这帮水兵不是好相处的,他们不一定同意停在兵船旁边。 陈登文却不怕,一是他认为自己是北州士绅,算是有身份的人; 二是他是有背景的,他的内弟,也就是孩子的舅舅就是扬江水师都尉卫坚允。 按照大安朝水师官制,水师都尉主要负责训练水兵、监督制造战船,职位并不低。 此外,水师巡逻船毕竟是官兵,他们只是停泊在兵船旁边,这点要求应该会答应的。 船老大看他信心满满,也就同意了,反正人家给钱。 他稳稳地驾驶着船只,逐渐靠近了那艘硕大而威严的兵船。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可以清晰地看到兵船上飘扬的旗帜和全副武装的士兵们。 终于,他成功地将自己的蓬船停在了兵船旁边。 陈登文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夫人踏上了兵船的甲板,二人四处张望着,心中既有些紧张又充满期待。 很快,他们便找到了这艘兵船的最高长官楼船校尉李大人。 陈登文恭恭敬敬地上前,向李校尉行了个礼, “李大人,我们一家四口路过此地,担心江上不安全, 希望能在您的兵船边上停泊一晚,这样心里也踏实些。” 李校尉身材魁梧,看起来算是有军人风格,听到陈登文的请求后,豪爽地大笑起来, “这算什么事儿!咱们水师本来就是要保护老百姓嘛!当然可以停靠在兵船边。” 说着话,李校尉还热情地指着江面,告诉他们合适的停泊位置。 陈登文向来清高,自诩有文人风骨,本就不愿意亮出内弟是水师都尉卫坚允的招牌。 现在见李校尉答应干脆,更加不提内弟卫都尉的名字了。 事实上,陈夫人荷包里装着一块腰牌和一封信。 春节时,卫坚允回老家过年,得知陈登文一家准备年后去江南游玩, 特地给他们留下一块腰牌,并写了一封亲笔信。 这个腰牌就是水师军官过江的通行证,因为水师各营分布在扬江流域, 军官们倘若在别人的地段内需要过江,恰好看到有兵船在江中游弋,亮出腰牌就可以乘坐兵船。 卫都尉送给姐姐水师腰牌,就是为了防备万一。 此外,陈登文一看就不是军官,卫坚允又写了一封信交给他姐姐,内容是说明两人是他姐姐、姐夫,等于是身份证明。 必要时拿信给水师看,卫坚允的大名在水师内部还是好使的。 陈氏夫妇见李校尉豪爽,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表示感谢。 当陈登文抬起头时,发现许多水兵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夫人的手腕和脖子。 他的夫人身上佩戴着璀璨夺目的金项链、金光闪闪的金手镯以及精致华丽的金耳环等贵重首饰, 这些饰品散发出来的光芒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价值不菲。 陈登文看到这一幕后,心中并未产生过多疑虑,相反,还暗自得意。 他认为定然是他们夫妇二人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浑身散发出一种富贵逼人的气息。 而这帮水兵整日在江上漂泊游荡,哪里见识过像他这般高雅之士呢? 想到此处,陈登文不禁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一抹骄傲的笑容。 陈登文夫妇回到小蓬船上,说水师官兵一致同意在兵船边停泊,大家都很高兴。 船上就有饭菜,众人一起饱餐一顿, 陈登文今天
第592章 蓬船血案(一)(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