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父子春风得意,开了流水席,收了巨额贺礼。 当然,吃水不忘挖井人, 庆王离开云州时,孙术自然也备了极重的礼物孝敬。 乱哄哄结束后,太守府平静下来。 这天,巴桑中午小睡了一会, 起床后,准备到各院晃一圈,奇怪地看到大管家带着几个一等下人匆匆忙忙向前院跑, 他感到好奇,这是从来没有的情况,慢悠悠跟在后面, 却见几个下人飞快地给已经很干净整洁的前院打扫,还有几个下人在擦洗中门,有的在摆香案。 十几个太守府衙役顺着中门中轴线站成两排,如同仪仗队一样。 巴桑悄悄问大管家,府里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马上有圣旨到,做接旨准备”,大管家一脸紧张说道。 巴桑明白了,看样子传旨太监和太守关系不错, 派人提前通知太守做接旨准备,不至于失礼。 巴桑好奇心大起,前世在电视上看过太监传旨,还没有见过真正发生的传旨场面, 赶忙去帮忙擦拭中门,等着看稀奇。 不一会,擦门的、扫地的都干活完毕,站在衙役们后面,垂手恭敬地站着。 “咚、咚、咚” 三声鼓响,太守府中门大开, 太守带着夫人、儿子楚原、女儿楚诗琴从房里冲出跪在地上。 院内所有人也跟着跪倒,巴桑自然也不例外,只是他躲在一个胖护院后面, 没有像其他人把头都低到地,微微抬头,眼睛余光看着大门。 一个太监趾高气扬地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随从, 那太监声音尖细,“着云州太守楚绍接旨!” 楚绍膝行两步,高声回答:“臣楚绍接旨!” 太监这才展开圣旨宣读: 门下:..... 巴桑一听懵了,前世看电视, 太监宣旨不都是先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咋改成门下了? 原来圣旨开头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后来清朝也沿用这一写法, 大安朝可比明朝早得多,圣旨是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发出,圣旨开头都是用“门下”。 只听太监抑扬顿挫宣读着,都是古文, 大意是表扬楚绍治理有方,勉励他继续努力等等, 巴桑正听得沉闷,忽地一句话令他又惊又喜, “...着择日解送孙二牛一干人犯进京,交大理寺审问” 巴桑脑袋瓜子嗡嗡的,太监最后说什么他都没有听进去了, 反复在想“择日”两字,楚绍会选哪一天解送孙二牛等人,如何解救他们? 接旨仪式完成,巴桑回到后院,到自己房间冥思苦想, 一定要想个办法救孙二牛一帮人, 绝不能让他们被带到大理寺, 否则,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甚至会被灭口。 要想救他们,只有动武,要么劫狱,要么在路上下手, 劫狱不太现实,他们被关在哪里不知道,即使救出来,那么多人也不能全部带出去。 只能在路上下手,这就需要知道他们押送到京师的具体时间, 想到这,巴桑脑中灵光一闪,有方向了, 文飞扬是太守府长史,具体经办人员,他肯定知道详细押送时间, 文飞扬和其他幕僚不一样,他就住在府里,进入他的房间查看资料是有机会的。 巴桑当上护院以后,对太守府的结构已经很清楚了, 第一进房屋是太守衙门,第二进厢房是幕僚、属官办公的地方, 文飞杨的办公地点就在第二进院子厢房,是独立房间,是为长史房。 第二进正厅是太守招待官员、开会议事的地方,从第三进开始,才是太守私人府邸。
第110章 圣旨到云州(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