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板,我就从这条线上切下去,有多少是多少,你看怎样?”
到了付师傅家,打过招呼,对方用渔网再次把太岁捞出来放到了桌面上。
又拿了一把石刀,用手指比划了一条线路,之后问他道。
刚才付师傅说过,切很多药材都不能用铁刀,太岁也是一样。
常顺看了下,大概有四分之一。
“行!你切吧!”
他同意后,对方开始操作了起来。
别看是石刀,但依然锋利,太岁的肉像豆腐一样,很容易就被割了下来。
他曾经在博物馆以及古玩地摊上就看见过一些打磨锋利的石刀、玉刀,锋利程度,不亚于开刃后的金属刀具。
切好之后,付师傅把它放到了一个塑料袋里,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秤称起了重量。
称就是杆秤,他这里并没有电子秤。
“三斤二两!你看下秤。”
拨好了秤杆上的金星刻度,付师傅对他说道。
常顺看了下,确实是三斤二两。
“秤你放心,久安在这边,我也不会讹你。
你要是想复秤,我们现在可以一起去村子其他人的家里。”
“没事!我相信你。”
常顺对他笑了笑。
看着切割下来部分,对比整块太岁的比例,他能看出来,重量的出入不会大。
“按照之前我们商量的价格,一斤5000块钱,三斤二两就是一万六,钱我现在拿给你。”
随后,常顺就把购买太岁的钱付给了对方。
付师傅数了几遍,确定钱数没有问题,也不是假币之后,两人就完成了交易。
“常老板,这玩意儿不用水养着放很多年也不会死去,就算在太阳底下暴晒,它只会变干、变小。
但当你把它重新丢到水里,它吸收了水分后,用不了多久又会膨胀,变成肉乎乎的样子。
生命力不是一般的强悍。
你就这样把它放在塑料袋里,现在也不会有啥影响,装了水反而不方便携带。”
准备离开时,付师傅又对他说道。
“行,那我就这样放着,不过怕万一不小心把它挤碎了,我觉得最好还是保护下,你家里有没有大点的木盒?”
常顺这样说,他寻找了起来。
没过多久,付师傅拿了一个装食用油的塑料空瓶。
让他的老婆拿了一把剪子,用剪子把瓶子从中下方位置剪开了。
太岁装到里面后,她又找了一个大的蛇皮袋折叠了几下,把它严严实实的包裹好了。
最后又用绳子缠绕了好几遍。
这样处理,除非故意损坏,不然哪怕是受到了一般的撞击,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会对太岁造成多大的影响。
做好这些,常顺说了感谢的话就离开了。
接下来的时间,他跟着王师傅去了村子里要售卖古玩的那三户人的家里。
在那两家出售非道士用品的人家,他购买了一些铜钱、一对烛台、一把残缺了的青铜剑、三块铜镜以及一个鼻烟壶。
铜钱还是以清钱为主,不过也有几枚年份很早的钱币,比如说“半两”、“五珠”、“布币”。
清钱比较普通,布币里面有一枚“大布黄千”。
烛台是民国时期的霁蓝釉葫芦形烛台。
残了的青铜剑,是剑头部分,长度约15公分,这个年份很早,战汉时期。
不过像这种残件,价值也不是很大,只能当做标本。
三块铜镜,一块汉代的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