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任命官员(2 / 3)

避免许多失误与灾祸。但你能提出不同的看法,这份勇气与思考,也值得嘉奖。”

李承乾赶忙谦逊地说道:“儿臣谢父皇夸奖,儿臣只是平日听老师们讲述朝政之事,略有感悟,今日不过是班门弄斧,还望父皇莫要见笑。”

李世民轻轻摆了摆手,脸上依旧带着笑意。接着,他又将话题转向了另一位官员的任命,说道:“太常卿杨师道,朕欲任命其为侍中,掌管宫廷礼仪诸事,众爱卿以为如何?”

一位身着礼部官服的官员闻言,立刻出列。他的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对礼仪之事的执着与精通。只见他微微拱手行礼,而后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杨大人对礼仪制度可谓是了如指掌,且他平日行事优雅得体,风度翩翩。由他任侍中,定能将我大唐宫廷礼仪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乱,彰显我大唐风范,令四方来使皆能感受到我大唐的礼仪之邦的赫赫威名。”

继续阅读

众臣们再次纷纷附和,朝堂上又是一片赞誉之声。然而,李承乾却像是一颗与众不同的石子,在这一片附和声中再次发出了别样的声响。他微微皱了皱眉头,似是有些犹豫,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父皇,儿臣曾见杨大人在一些场合过于注重礼仪形式,就像是那只追求外表华丽的孔雀,而忽略了实际事务的处理效率。儿臣想,是否可在日后让杨大人在注重礼仪的同时,也像那拉车的骏马,兼顾一下办事的速度呢?”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轻轻皱了下眉,眼神中透着一丝思索。他缓缓说道:“礼仪之事关乎我大唐尊严,犹如那皇冠上的明珠,不可轻视。但你所说的办事效率,也确有其道理。朕会在合适之时与杨师道提及此事,让他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下朝之后,李世民带着李治来到了御花园中的凉亭里。御花园中,绿树成荫,那茂密的枝叶犹如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这酷热的夏日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清凉。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似是在比试谁才是这御花园中的花魁。然而,即便有这绿树繁花的点缀,此时的御花园却也依旧被那恼人的暑气所笼罩。池塘里的荷花倒是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如少女的裙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可那原本应是清新脱俗的荷花,此刻却也像是被这暑气熏染得有些无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灵动与娇艳。

李世民缓缓坐下,抬手示意李承乾也坐下。他看着李承乾,眼神中带着一丝慈爱与期许,说道:“承乾,你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让朕看到了你的成长。你开始学会思考朝政之事,这就像是一颗种子开始发芽,是好事。但你也要明白,这朝堂之上,许多事情并非表面那般简单易懂,就如同那平静的湖面下可能隐藏着汹涌的暗流。官员们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犹如那世间百态,各有千秋。朕在任命官员时,也需如那下棋之人,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权衡利弊。”

李治乖巧地坐在一旁,眼神专注地听着李世民对哥哥李承乾的教诲。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明白。儿臣只是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若有不当之处,还请父皇恕罪。儿臣就像那刚学走路的孩童,难免会有磕磕绊绊。”

李世民笑着伸出手,轻轻摸了摸李承乾的头,那动作充满了慈爱与宠溺,说道:“你能直言不讳,朕很高兴。朕希望你能多学习,多观察,日后成为朕的得力助手。温彦博和杨师道都是朕的重臣,他们上任之后,在朝廷中会产生诸多影响与波澜,你可多多留意他们的施政举措,从中学习一二。”

李承乾点头道:“儿臣会的,父皇。儿臣想,温大人上任右仆射后,或许会先从整顿吏治入手,毕竟一个清明的官场就如同那畅通无阻的河道,才能更好地推行政令。而杨大人在礼仪方面,或许会先制定一些新的宫廷礼仪规范,以彰显大唐的新气象,就像那新衣能让人焕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