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清君侧良玉起兵(2 / 3)

都打破了。

李自成在北直隶、山西和河南的连续失败,已经对清军感到了由衷的恐惧,在关中还有大军三十万的情况下,不敢与清军硬拼,竟然连自己的亲侄子李过和小舅子高一功,都可以不管不顾,率领十七万心腹将士,着急忙慌地向武昌进军。

阿济格对于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变得得心应手了。

阿济格本来所部满、蒙、汉人马一共只有三万人,阿济格还预留了平西王吴三桂率兵一万留驻西安,协助清廷委任的三边总督孟乔芳,控制和安抚三边之地;

以智顺王尚可喜率领本部人马,加上其余的汉军驻守河南,安抚河南地方;

阿济格亲自率领一万名满、蒙、汉将士,就敢于追击拥有十七万大军的李自成,关键是一连大小十三战,清军取得十三战全胜的恐怖战绩,杀的顺军是溃不成军。

李自成被清军所逼迫,来到襄阳后,此地还驻扎有白旺兵团的七万人。

也就是说李自成拥有近24万大军,所有人都以为大顺军会开始转入反攻,包括李自成的心腹白旺,也劝说李自成就在襄阳、德安与清军进行决战的想法。

李自成给予了断然拒绝,下令放弃荆襄根据地,全军带着家口,打造战船六万艘,全力顺江东下,直取南京,然后再与清军一较高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但是平心而论,此刻的李自成早已经乱了方寸了。

大顺军放弃了荆襄根据地后,从一支地方实力派武装,再次沦为了流寇武装,大失天下士民之心。

使得河南和陕西一带的原大明军各级政权以及至少五十万以上的武装力量,选择了投降清廷。

清廷将这些武装进行裁汰老弱后,得兵二十八万,这支大军为日后的清军南北征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李自成不是被吓破胆,就应该孤注一掷,毕竟阿济格所部的人马实在太少,胜败还未能确定。

但是毕竟李自成名义上还是大顺国的皇帝,他的话就是一言九鼎,大顺军只得按照李自成命令,向下游挺进。

如此一来,左良玉的所感到的压力便与日俱增。

左良玉所部数量上是有八十万人,但是里面混杂有大量的家属和后勤人员,单说战斗力量的话,应该是在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间。

如果要说是精兵的话,最多不过十万,还分属于左良玉所部内外营十位总兵大员和36营大将的手里。

势力较为分散,左良玉也只能间接控制。

打不过李自成的左良玉能够想到的就是往东跑,但是直接提出因为害怕李自成而逃跑,又显得十分丢人。

左良玉便在自己的狗头军师黄澍的劝谏下,捏造了一个所谓的“太子密诏”的假文件,号召天下人勤王,并诛杀害国之贼马士英和阮大铖。

只是这勤的是谁的“王”,非常耐人寻味,矛头明显指向了包括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内,以及首辅马士英和阮大铖。

左良玉的这个想法,从表面上来看是极其不成熟的,所以当他从武昌来到九江,向九江总督袁继咸寻求支持时,袁继咸立刻就表达了极大的不满,并且明确指出来左良玉的行为属于兵变,是造反。

可是一意孤行的左良玉已经听不进忠言逆耳了,只是喃喃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

左良玉的宁南军,就像一支射出去的箭,巨大的惯性之下,令左良玉一时半会也是无可奈何了。

对于太子太傅、宁南侯左良玉发布的“清君侧”的檄文,远近都收到了,尤其是张鹿安更是优先收到。

等到这个消息传到南京城,这可把朱由崧、马士英和阮大铖给急坏了。

主持兵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