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局势,大业可成。”
杨业闻言,露出为难之色,沉吟片刻后道:
“公达,实不相瞒,我之所以将兵马驻扎在河阳。”
“是因为缺少钱粮,又不想劫掠京师百姓,困顿至今。”
荀攸微微颔首,沉吟道:
“京师粮贵,耕地又多有荒废。”
“建成要筹集粮食,的确不容易。”
杨业感慨道:“劫掠容易,耕种难呐。”
荀攸看着杨业,郑重道:
“我能为建成筹集到三万石粮。”
杨业面露喜色,连忙道:
“多谢公达,我可以平价购买。”
荀攸摆了摆手,慷慨道:
“建成不侵扰百姓,难能可贵。”
“吾等既要成大事,又怎么可能一毛不拔。”
“三万石粮,是我免费赠送给建成。”
杨业感激不已,再次道谢:
“多谢公达!”
他心中盘算着,一名士卒,正常供给一个月耗费粮食两石。
三万石节省一点饿着肚子,够一万人吃将近两个月了。
荀攸神色凝重,督促道:
“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还要尽快除掉董贼,拨乱反正啊。”
杨业点头道:“公达所言极是,不过依在下浅见,现在还不是最佳时候。”
荀攸目光中露出询问之色,道:
“建成有何高见?”
杨业分析道:“董卓虽然残暴,但还在不停地施恩于士族。”
荀攸眉头微蹙,认同道:
“的确如此。”
杨业面色肃穆:“等到董卓迁都西京,才是他彻底失去人心之时。”
荀攸思索片刻,点头道:
“建成言之有理。”
当杨业提出铸小钱之事,荀攸的目光瞬间变得警惕起来。
他迟疑道:“这不太好吧?”
杨业看着荀攸警惕的神色,进一步解释道:
“一来可以补贴钱粮,二来则是加快董卓的灭亡。”
荀攸陷入沉思,想到叔祖父荀爽刚刚去世。
他们想要掌控朝堂的局势,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司徒王允,也未必和颖川荀氏一条心。
等待迁都、铸小钱扰乱局势,或许可以加快董卓势力的崩塌。
他反复斟酌,良久之后,终于下定决心,道:
“好吧,我赞成建成之计。”
杨业和荀攸继续密谋,仔细商讨着每一个细节,最终确定下来具体的方案。
荀攸负责筹备铜矿、铁矿、食盐、五铢钱等物资。
杨业负责在河阳进行冶炼、走私等,所得收益两家五五分账。
两人都深知此事风险极大,但为了各自的目标,也只能冒险一试。
杨业与荀攸商议完毕后,便起身告辞,踏上返回洛阳的路途。
一路上,田园破败的景象不断映入眼帘。
那荒芜的土地、倒塌的屋舍,让他心情灰丧不已。
他望着那大片大片未被开垦的肥沃土地,心中暗自叹息:
“这么好的土地,不种上粮食,真是可惜了。”
和荀攸合作以后,杨业勉强解决了钱粮短缺的问题。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可距离执掌朝堂,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蔡邕虽有才华,但在这方面确实帮不上什么大忙,而司徒王允才是最佳的合作目标。
想到此处,杨业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除董卓这件事,有威名也有恶名。
最好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