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赏钱。
哪些人是有功之人呢?
就是从司马懿决定谋取皇位起,支持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最终得到皇位。——这个过程中出钱出力、杀敌诛贼的司马家人。
这一路算下来,人可不少。
司马炎不理那么多。先对重要宗亲,全部封王。
他拟了一份名单,一共27人。
尚书仆射裴秀是这方面专家。司马炎便擢升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负责操办此事。
裴秀拿着司马炎交来的27人名单,逐一查看,细细琢磨。
名单上,与司马懿同辈、属皇帝爷爷辈的一人:司马孚,司马懿之弟。
司马懿兄弟8人,但到如今只剩司马孚健在。
裴秀把他列在最高处。
皇帝的名单中,与帝父司马昭同辈的有21人,其中6人是司马师的亲兄弟,即司马懿的儿子。
他们是皇帝的亲叔或堂叔。裴秀将他们列在第二排。
名单中与皇帝平辈的有5人,其中三人是司马昭之子,即皇帝亲弟弟。另两人是皇帝从兄弟。裴秀将他们列在第三排。
从周朝到曹魏,爵位制经过了一些变化,但大同小异。都是分两部分:宗室爵位、军功爵位。
宗室爵位分王、公、侯三级。
秦汉军功爵位是二十军功爵位制,最高是关内侯。
曹魏时增加了5阶军功列侯: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五阶列侯都有食邑。
继续阅读
裴秀此刻不考虑军功爵位。
先解决司马宗亲贵族封王的事,然后考虑宗室公、侯分封之事。
王分两阶:郡王、县王。
公三阶:郡公、县公、乡公。
侯也分三阶:县侯、乡侯、亭侯。
由上可以看出,贵族爵位是三级八阶。
三级八阶还是太笼统了,不足以拉开差距,可能会导致尊者、卑者,功大、功小的在一阶。
皇帝把这差事派给裴秀,就是要他想出办法评估差别、平衡高低,为皇帝排忧解难。
经过苦苦思索,他有了主意。
郡王均可裂土立国。那就通过食邑、常备军多少,把郡国分为大国、次国、小国。
眼下,皇帝的指令是:名单中27位司马家族要员,全部封郡王。
那么,就把郡王(国)分为大、次、小三类。
大郡王(国)食邑2万户、可养5000常备军。
这次的分封名单中,够资格的大郡王只有一人:太傅司马孚,安平王。
次郡王(国)食邑1万户、可养常备军3000人。
这次分封名单中有5人够格:平原王司马干、扶风王司马亮、东莞王司马伷、汝阴王司马骏、义阳王司马望。
前面4人是司马懿之子,后面的司马望是司马孚之子。
小郡王(国)食邑5千户以下,可养常备军1500人。
名单中剩余的21人都封小郡王。
总的看来,司马孚这一支,有七子、二孙,加上他本人,共10人获得封王。
司马懿这支,有六个儿子、三个孙子共9人封王。
假如把晋国看做一棵大树,从封王结果来看,它呈现出强枝弱干的特征。
裴秀搞定了一个较为满意方案后,看着名单陷入了沉思。
当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只封了自己的亲弟弟和儿子为王。支系宗亲一个王也没封,连最倚重的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的爵位,都归入到军功爵体系,只封到县侯为止。
而现在,晋国开国皇帝,把从兄弟都封了这么多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