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秋收小记(1 / 2)

宋老二一家趁着烛火盘点今天的账单,今天扣除支出,也有二两左右的收入,宋老二把钱放好。

然后一家子又开始商量第二天的菜谱,四娘五娘这也想吃,那也想吃,把大家逗得哈哈笑。

第二天,宋老大四人在稻田忙碌的时候,宋老二一家也开始了一天的活计。

宋二嫂把做早饭的任务交给了宋三娘,她和宋老二去了晒谷场把昨天收割的稻谷脱粒,等脱粒完就要摊开晾晒。

晒谷场上已经铺满了别人晾晒的金灿灿的稻谷,让人看了就心中欢喜。不过收了稻谷,就要交税了。

宋老二嘀咕着“看看今年官府征收多少,今年分了家,不知道税收是按分家前的交还是分家后两家分开交。”

宋二嫂被他这么一说,也有点犯愁了,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哪怕现在赚钱了,也觉得税收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情。

不过夫妻俩也没多少时间继续想,只一会儿功夫就继续干活了。

看着时间差不多,宋二嫂就留宋老二一个人在那里脱粒,她回去做糖水了。

四娘和五娘开心的来给宋老二送早饭和水了,早饭一般很简单,做双皮奶剩下的蛋黄每天不是做成蒸蛋,就是做成煎蛋,就是各种蛋。

现在大家还没有吃腻,等什么时候吃腻了,宋二嫂就打算把蛋黄送给翠花嫂,牛老三或者她哥他们吃。

今天宋三娘用面粉和鸡蛋,青菜,摊了煎饼吃。把四娘和五娘高兴坏了,她们还没怎么吃过煎饼呢。

宋二嫂很快就回到了家,宋三娘已经去取了牛奶回来了,正在准备洗水果。

宋二嫂就麻利的做自己的活,母女俩忙得不可开交。不过说话闲聊的空档还是有的。

宋三娘还有以前割稻的记忆,问宋二嫂“娘,你一个人给稻谷脱粒和晒稻谷,做得来吗?要不我和大伯说一声,让大伯娘和堂姐她们来帮忙,等割完大伯一家的你再帮她们的忙。”

往年十来亩的稻谷是宋老大一家和宋婆子全部都出动的,宋老二一家除了四娘五娘不能干活,其他三人都去。

这样一大家子十个人才能把活干完,割稻谷三四天,脱粒两三天,天气好晒干也要四,五天。

这样还不算完哦,晒干后还要用谷风机把谷子里空壳的稻谷筛选出来,然后剩下的装袋或者装到竹筐里面,再抬回家中存放,要吃的时候就拿出来处理。

将稻谷变成大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舂,一种是碾。舂稻谷一般是依靠水车的转动提供力量,利用杠杆原理,来回的舂打臼槽里的稻谷,从而使稻壳脱落。

然而,这样舂过的稻谷容易破碎,而且效率也比较低下。

因此,大多都采用碾的方式。碾稻谷会用到砻这种神器,砻分为两种,一种是木砻,一种是土砻,

砻的原理和磨的原理差不多都是靠磨。不过,砻磨的重力要小很多,它只是将谷物外壳搓掉,而磨则是将谷物碾碎。

木砻是用木头做的,土砻是用黄土和竹子做的。

木砻更耐用,但是土砻利用了杠杆原理,更为省力,家里妇人孩子都能使用,所以,大多老百姓都用土砻来给稻谷去壳。

去完壳,稻谷里面还有很多没有去壳成功的,还需要用簸箕筛出来,再次去壳,不断往复搓,直到将稻谷全部搓成大米。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有。

用砻搓好的米混杂着稻壳,还要用谷风机再次过筛,这样最后才能得到完整的大米。

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宋二嫂想了一下往年收稻谷的事情,就说“让你爹和你大伯说吧,你别掺合了。”

宋三娘想想也对,于是就点头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