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5 海城慢慢走(3 / 4)

候,他们听父辈,特别是刘立杆,不知道多少次说起他们第一次到海城,晚上睡在公园里,手电筒还被人偷走的故事。

刘立杆说起来的时候很悲壮,慷慨激昂的,张向北和向南听着,觉得和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差不多。

实地看过之后,他们却觉得有些浪漫,这也难怪,要是他们和当时的刘立杆和张晨那样,囊中羞涩,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要怎么生存下去,他们就浪漫不起来了。

就像读到“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样的诗句,你觉得夏虫都是浪漫和体贴的,但要是夏天的晚上,你坐在室外,夏虫沉默着向你蜂拥过来,你觉得的肯定是讨厌,没有一丝的浪漫。

把车继续停在海城公园门口,两个手牵着手去逛海城老街,海城老街横跨几个街区,是国内面积较大,保存很完整的老街区,和江浙沪一带的古镇老街地方不同,但大致就是一副面孔不一样,海城老街的建筑风格,和大陆所有的老街风格都不一样。

这里的老街建筑,基本都是南洋骑楼风格,都是当初南洋华侨回国建造的,四九年之后,整个海南岛,一直是广东发展最落后的行署,因为落后,没有大兴土木,这里的老街被整个保存了下来。

海南建省之后,海城作为新的省会城市,为了省去拆迁的麻烦,就从海城公园和原来的省府路,现在的海府路开始,往西南扩展开去,那里有大片大片原来属于南航部队的地,把东北边的老城遗忘了。

以至于海城在那几年,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城区,以省府路交界的三角地带开始,往北,博爱南路进去,你耳朵里能听到的都是海南话,往南,沿着海秀路过去,你听到的基本都是普通话。

就是在海南房地产最疯狂的那几年,炒卖红线图和楼花的那些人,急的也都是想赚快钱,谁愿意把时间耗在旷日持久的拆迁上,整个海城老区,还是没有掀起拆迁的高潮。

大家的目光和兴趣,还是沿着海秀路延伸出去,龙昆北路过去的国贸区块建完,就去建更远的世贸区块。

龙昆南路一带布局好,机场又开始拆迁了,释放出来大量的土地,金牛岭过去农垦还有的是土地,世纪大桥通了之后,又带来海甸岛更多的土地。

在一波一波的开发中,海城老街,因为被遗忘,因为拆迁的麻烦,反倒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一直等到大家惊觉,原来老城区也是城市不可复制的财富,就更没有人会去动老城的念头了。

张向北和向南在这里逛着,从博爱南逛到了博爱北,从得胜沙逛到了中山路和解放路,两个人一路走,一路吃着街边的小吃,感觉肚子始终都是饱的,稍有点空隙,就有食物填补进去,把里面塞得满满当当。

这里的骑楼老街,不像很多地方,是新建起来的“老建筑”,或者所谓的“修旧如旧”,而是它们本来就保存得很完整,里面一直有人生活和居住,只不过稍加修葺,基本还是原汁原味,这里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异国风情。

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中国传统风、西洋风、南洋风、印度和阿拉伯风,都在这里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在一些房子上,写着和用泥灰做出来四九之前,繁体字的店名和招牌,还有四九后简体字的标语口号,那种万岁体,把岁月的沧桑和时间的痕迹也都凝固在这里。

夏天的下午,外面的阳光很毒辣,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路,蜿蜒悠长,张向北和向南手牵着手走在长廊上,一点也没有体会到被暴晒的辛苦,他们可以很从容地一家家店进进出出,悠闲地逛。

四点多钟的时候,张向北的电话响了,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