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充满了希望,她说:“老祖宗,您说得对。我们家的人一定会努力的。”
贾母转头对凤姐说:“凤辣子,去拿些银子给刘姥姥。”
凤姐笑着应了,一面命人取来银子,交到刘姥姥手中,“这是老太太的一点心意,拿去给孩子们买点吃的。”
刘姥姥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在场的众人见状,也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黛玉轻声对宝钗说:“难为这刘姥姥,大老远跑来,只为求些施舍。”
宝钗叹息道:“皆是生活所迫,若不是走投无路,谁又愿意这般低声下气。”
贾母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想当年,我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深知百姓的不易。今后,府上还要多做些善事才好。”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一场善心的传递,让贾府上下充满了温暖。
此时,宝玉站了起来,说道:“刘姥姥,若是日后还有困难,尽管来找我。”刘姥姥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然而,在贾府的一个角落,一双眼睛正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此人正是贾琏的小妾秋桐,她心生嫉妒,暗自嘀咕:“这刘姥姥倒是运气好,得了这么多好处。我也要想办法让贾琏多关注我一些。”秋桐转身回到房中,开始盘算着如何吸引贾琏的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秋桐想着,既然那刘姥姥能得到贾母等人的喜爱,说不定自己也可以效仿她。于是,秋桐开始打听到刘姥姥的住处,去找她聊天,顺便请教如何讨好人的方法。
这天,秋桐得知贾琏要外出办事,便借机找到刘姥姥,询问是否有何物可以送给贾琏。刘姥姥想了想,告诉秋桐可以送一件自己亲手缝制的香囊。
秋桐听了刘姥姥的建议,赶忙回房准备。她用心地挑选布料,一针一线地缝制出一个精致的香囊,并在里面放入了自己喜欢的香料。
贾琏归来时,秋桐将香囊递给他,娇声说道:“这是我特意为你缝制的香囊,希望你能喜欢。”贾琏接过香囊,闻了闻,露出满意的笑容,夸了秋桐几句。这让秋桐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的计划成功了一半。
秋桐满心欢喜地等着贾琏的进一步赏赐,却不想贾琏只是夸赞了几句后,便将香囊放在了一边,没有再多说什么。秋桐心中失落,脸上却强装笑颜。
“琏二爷,这香囊可是我费了好大心思缝制的呢。”秋桐撒娇道。
贾琏敷衍地拍了拍秋桐的手,说:“我知道了,你辛苦了。”
看着贾琏的态度,秋桐意识到光靠模仿刘姥姥是不够的,她决定再想其他办法来赢得贾琏的心。与此同时,王熙凤得知了秋桐向刘姥姥请教的事情,心中暗自发笑。
“这秋桐还真是有意思,居然学起了刘姥姥。”王熙凤对平儿说。
平儿笑着回道:“奶奶,这秋桐也是想讨好二爷罢了。”
王熙凤冷哼一声:“她这点小心思,我还能看不透?不过也好,有她在,正好可以制衡一下尤二姐。”
秋桐听闻贾琏要去参加诗会,便央求一同前往。诗会上,秋桐故作文雅,引得众人窃笑。贾琏觉得颜面无光,对秋桐越发冷淡。
秋桐黯然神伤,回到家中向王熙凤哭诉。王熙凤假意安慰,心中却暗自得意。此后,秋桐对王熙凤怀恨在心,时常在贾琏面前搬弄是非,却不知自己早已落入王熙凤设下的圈套之中。
秋桐越想越气,决定再次向刘姥姥求助。她来到刘姥姥家中,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刘姥姥听后,沉思片刻,说道:“姑娘,依我看,你还是要做真实的自己。贾琏喜欢的或许是真实的你。”秋桐恍然大悟,谢过刘姥姥后便匆匆回家。
回到贾府,秋桐一改往日的做作,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