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国内突然传来的动乱消息,如同狂风骤雨般打破了前线的僵持。掩余和烛庸听闻国内有变,心中大惊,深知继续留在前线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权衡利弊之后,两人分别逃往徐国和钟吾,寻求庇护。
楚国的将士们得知吴国陷入内乱,认为此时进攻吴国并非最佳时机,于是纷纷班师回国。楚国暂时从战争的硝烟中得以喘息,但国内的政治风云却并未因此而平息。
此时的楚国,新王楚昭王刚刚即位,年幼的他尚无法掌控复杂的朝政。而在这权力的旋涡之中,费无极和右领鄢将师狼狈为奸,妄图操纵朝局。他们将目光盯上了正直忠诚的郤宛,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费无极和鄢将师密谋着他们的阴谋。“那郤宛如今深得人心,若不除之,日后必成我们的心腹大患。”费无极阴沉地说道。
鄢将师连忙附和:“大人所言极是,我们不如在令尹子常面前诬陷郤宛,说他暗害令尹,以令尹的性子,必然不会放过他。”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狡诈与恶毒。
不久之后,令尹子常听信了费无极和鄢将师的谗言,怒火中烧,当即下令攻打郤氏家族。熊熊大火燃烧起来,郤宛望着那漫天的火光,心中悲愤交加。他深知自己清白无辜,却无法洗清冤屈,为了保存家族最后的尊严,郤宛被迫选择了自杀。
然而,子常和鄢将师的恶行并未就此停止。他们又残忍地杀害了与郤宛相好的阳令终及其弟完、佗,以及晋陈及其子弟,将郤氏之族、党尽皆诛灭。这场冤案如同一场可怕的风暴,席卷了楚国的每一个角落,危害着刚刚稳定下来的政局。
晋陈之族对这一不公的遭遇愤愤不平,他们大声呼喊:“鄢氏、费氏自以为王,专祸楚国,弱寡王室,蒙王与令尹以自利也,令尹尽信之矣,国将如何?”国人也纷纷对这一暴行表示不满,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楚国的民心开始动摇。
沈尹戌,这位楚国的忠臣义士,再也无法坐视不理。他挺身而出,直面令尹子常,言辞恳切而尖锐:“三族,国之良也,而不愆位。吴新有君,疆场日骇。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谗以自安也,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子常听着沈尹戌的指责,心中开始有了一丝惧意。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平息国人的愤怒,挽回楚国的局势,于九月下令杀了费无极与鄢将师,并将他们的家族尽皆诛灭,以此来取悦国人。
然而,这场动荡所带来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与郤氏亲善的伯氏之族,在这场浩劫中被迫逃亡到了吴国。后来,伯嚭成为了吴国的太宰,一心谋划着如何报复楚国,楚国又增添了新的敌视力量。
令尹子常,这位“贿而信谗”的人,因为自己的短视和贪婪,给楚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他的信谗言、灭忠良,使得楚国的朝堂失去了往日的清明;他的贪利索贿,公然欺凌压榨来访之国,更是让楚国在诸侯中声名狼藉。
吴王阖闾却胸怀大志,立志图强立霸。自他即位以来,广纳贤才,任伍子胥为行人、伯嚭为大夫,与他们共同谋划国事。
一日,伍子胥向阖闾进言道:“大王欲兴霸成王,必先立坚固的城郭,设置严密的守备,充实粮仓米廪,整治兵库器械。”阖闾深以为然,连连点头。伍子胥又推荐了避乱于吴的齐人孙武,称其有非凡的军事才能。阖闾当即任孙武为将。
孙武上任后,主张改革图强。他与阖闾一同议论晋国六卿的强弱之势,分析道:“赵氏所施行的田制,增大亩数而减轻赋税,如此举措必能成就大业。”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的辅佐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吴国的国力如日中天,迅速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