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齐桓公生前对他的嘱托,决心全力帮助太子昭。他的心中燃烧着正义的火焰,尽管深知前路艰难,但那份承诺让他义无反顾。
当宋襄公向各国诸侯发出通知,请求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回齐国即位时,多数诸侯对宋国的通知嗤之以鼻,将其搁置一旁。在这冷漠的世界中,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怀着对正义的一丝敬畏,派出了为数不多的人马前来相助。
宋襄公率领着这四国拼凑起来的军队,毅然向着齐国进发。一路上,旌旗飘扬,却难掩军容的寒酸。齐国的贵族们,对公子昭本就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对宋军实力的捉摸不定,内心充满了犹豫和恐惧。在权衡利弊之后,他们选择了诛杀无亏与竖刁,赶走了易牙,大开国都临淄的城门,迎接公子昭回国。
公子昭终于回到了齐国,登上了国君之位。宋襄公的义举因此在诸侯间小有了名气,他的名字开始被人们谈论。而此时,齐桓公离世后留下的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的心中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宋襄公的兄长目夷,一位睿智而冷静的人,看出了其中的危机。他劝谏宋襄公说:“我们宋国只是一个小国,以如此弱小的力量去会合诸侯,无疑是自寻祸患。”但宋襄公被那刚刚燃起的名气冲昏了头脑,对兄长的劝告置若罔闻。
华夏历2056年,宋襄公的野心愈发膨胀。他先是扣押了滕宣公,试图以这种强硬的手段树立自己的权威。接着,又邀请曹国、邾国在曹南会盟。在会盟之时,宋襄公的目光中充满了傲慢与自负,他以为凭借这些手段就能让诸侯们对他敬畏有加。
而后,宋襄公竟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那悲惨的场景,让天地都为之变色。鄫国国君的求饶声回荡在空旷的郊外,却无法打动宋襄公那颗冷酷的心。他想用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来威胁东夷臣服,实现自己称霸的梦想。
秋风瑟瑟中,宋襄公又发兵包围了曹国。曹国的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眼神中充满了对宋国军队的愤怒和不屈。而宋襄公却在营帐中幻想着胜利后的荣耀,全然不顾士兵们的疲惫和民众的哀怨。
就在宋襄公为自己的“霸业”奔波之时,陈穆公邀请诸侯重修齐桓公时之好。陈、蔡、楚、郑等国积极响应,在齐国结成同盟。这个同盟的形成,让诸侯间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楚、齐、郑、陈、蔡等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团,他们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广阔的领土。而宋襄公所领导的,企图称霸的一党,却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势单力薄的小国。
在这实力悬殊的对抗中,宋襄公却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霸主梦中。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众怒,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而那些跟随他的小国,也在内心深处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他们不知道,在宋襄公的带领下,究竟是走向辉煌的霸主之路,还是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华夏历2058年春,阳光温暖地洒在鹿地,宋襄公踌躇满志地在此首次会合诸侯。齐国和楚国的国君带着各自的心思相聚于此。
宋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这一举动引起了齐君和楚王的强烈不满。但襄公全然不顾他们的情绪,自做主张地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且未事先征得齐国与楚国的同意。
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忧心忡忡,多次劝谏。他深知宋国只是一个小国,争当霸主之举无疑是引火烧身,定会招来灾祸。然而,宋襄公被自己的雄心壮志蒙蔽了双眼,对兄长的忠言充耳不闻。
在前往盂地前夕,公子目夷再次焦急地劝宋襄公要带上军队,以防万一。他深知楚国人向来不讲信用,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