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下东汉和鲜卑的战争(2 / 5)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5223 字 4个月前

马续率南单于,与辽西、右北平兵马会,出塞追击鲜卑,大破之。

(7)建光元年(121),其至鞬复畔,寇居庸,云中太守成严击之,兵败,功曹杨穆以身捍严,与俱战殁。

鲜卑于是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发广阳、渔阳、涿郡甲卒,分为两道救之;常夜得潜出,与夔等并力并进,攻贼围,解之。

到了这会,史书对鲜卑有一个评价:“鲜卑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控弦数万骑。”

(8)延光元年(122),复寇雁门、定襄,遂攻太原,掠杀百姓。

(9)二年冬(123),其至鞬自将万余骑入东领候,分为数道,攻南匈奴于曼柏,薁鞬日逐王战死,杀千余人。

(10)三年秋(124),复寇高柳,击破南匈奴,杀渐将王。

汉安帝这不到二十年过去了。

总结一下,比起汉和帝十八年,战斗频次大大增加,规模也逐渐变大了。

如果说之前还是几百、几千规模,现在已经是几千、万余规模。

东汉边塞郡县的兵力构成是:郡兵+胡骑。

郡兵里面胡人、汉人都有,步骑皆有。

胡骑主要是匈奴,乌桓,可能也有部分投靠过来的鲜卑。

元初五年(117)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东汉朝廷调用内地兵马,不然守不住,如积射士、黎阳营。

积射士是弓弩兵,主要用来防守,也可以跟随车队出战。

黎阳营是东汉正规骑兵。

但这两者都有很大缺陷,积射士主要参加防守战斗,黎阳营规模太小,对外作战主力还是靠的胡人雇佣兵以及边塞郡兵里的骑兵部队——后者和黎阳营一样,规模也不大。

116年,乌桓大人於秩居和鲜卑大人连休有仇,与郡兵一起奔击,斩首1300。

117年算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斗了,因为鲜卑人自秋入冬,连续进攻,连破城邑,连杀长吏,于是邓遵率积射士3000弓弩兵、匈奴骑兵(人数不详)、两个郡的郡兵(人数不详),出塞追击,大破之。

战斗过程其实可以推导。

鲜卑人大掠而回,跑路了,邓遵尾随撤退的鲜卑人追击,战果是“大破之”,“获其生口及牛、羊、财物甚众”。

121年开始,东汉就比较被动了。

鲜卑四分五裂,不断有人投靠汉朝,又不断有人反叛,同一时间内反汉的鲜卑人稳定在“控弦数万骑”。

从121年-124年,辽东、辽西的胡人雇佣兵损失惨重,死了两个王。

鲜卑人战斗力提升了,也打出了自信心“鲜卑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

东汉边塞四处是漏洞,还被鲜卑打到太原,“掠杀百姓”。

(三)汉顺帝(125-144)时期

(1)永建元年(126)秋,鲜卑其至鞬寇代郡,太守李超战死。

(2)永建二年(127)春天,前一年秋天入寇的鲜卑人饱掠而回,中郎将张国派兵尾随追击。

“遣从事将南单于兵步骑万余人出塞,击破之,获其辎重二千余种。”

(3)还是这一年,辽东鲜卑六千余骑亦寇辽东玄菟,乌桓校尉耿晔发缘边诸郡兵及乌桓率众王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大获其生口、牛、马、什物,鲜卑乃率种众三万人诣辽东乞降。

(4)三年、四年(128-129),鲜卑频寇渔阳、朔方。

(5)六年秋(131),耿晔遣司马将胡兵数千人,出塞击破之。

(6)同年,渔阳太守又遣乌桓兵击之,斩首八百级,获牛、马、生口。

乌桓豪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