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不寒杨柳风(2 / 3)

想通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了,也就得到了。

耶律大石得到了赵构充分的尊重,不仅仅这个辽王是个货真价实的实封王爷,还有一个大宋帝国顾问委员会顾问职务,这个大西域自管区顾问委员会,却是直属于大宋帝国中兴党委员会。

现在,这个大宋帝国顾委员会的会长,是宗泽宗老。

“大兄,就是这么一个章程。您的去留全凭自愿,该有的待遇一样不差。”赵构笑着举起手中的酒杯说道。

酒是满江红,客是贤伉俪。

耶律大石举杯相邀,一饮而尽,抿着嘴在回味这香醇的美酒。酒在胃里,味在心里。耶律大石难得有这空闲时间仔细回味这五六年的时光岁月,忽然发现,自己很幼稚。

先是对之昂提出的辽汗帝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都是想着自己怎么办,全然没有去想大宋帝国的动机和预期。

其次是对自己的西辽帝国想象的过于美好和理想。而现实却是极为残酷。不要说大宋帝国的全面封锁,单一个经济命脉,就被大宋帝国牢牢攥在手心里,连续三年的经济低迷,已经让西辽上上下下怨声载道。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西辽各阶层,不管是官吏还是商人,或者还是老百姓,看着周边的几个联盟国家发展的蒸蒸日上,国力逐渐增强,而自己的西辽不仅没有跟上发展潮流,反而被越拉越大,特别是商人,眼看着周边榷场如雨后春笋,而西辽还是当初延合大联盟是成立的几个有限的榷场贸易,都是怨声载道。

要知道,能在第一波的商海大潮中下海的,基本上都是十八部落里面的代言人,现在没有足够的回馈,这些人谁散发出来的呼声,足以震撼王庭。

加上大宋帝国在背后有意推波助澜,一切的一切,也就水到渠成。

耶律大石跳出局外,才真正看清局势。也是颇多感慨,既然大势所趋,也就心中释然。

“今日事已至此,对西辽来说,总归是一件好事。陛下高瞻远瞩,造福万代,实乃当世英雄,大石不及多矣。我和皇后这些年也是倦了,只想着休养几年,好好享受这以后的生活。夷列过两天就要动身东京,我呢,想先和他一起去东京看一看、转一转,我们都还没有去过东京,都说东京繁华鼎盛,人老了,反倒是喜欢凑凑热闹。等夷列进学之后,我和王妃纵马咱大宋帝国万里山河,好好欣赏一下这壮丽锦绣大好河山,不亦快哉。”

赵构哈哈大笑道:“大兄真是豪爽,说心里话,听得我都羡慕不已。有时候我也想带着皇后和几位爱妃放松一下,偷个懒,可是也只是想想而已。大西域自管区刚刚成立,好些工作需要捋顺,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咱们好些个海上贸易带回来好东西,因为道路原因,运输量很少,要尽快解决才行。

今年我看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才行,前些日子倒春寒,你这里我看很多地苗都不同程度有所损伤,翻车、沟渠、明渠、墒肥等都欠缺不少,我已经发文政务院,财政部今年的农业补贴,要拿出三成来,投放在大西域自管区,而其中的四成,将用于西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不我待啊。”

赵构站起身,指着外面已经初现苍翠的叶密立城,说道:“无农不稳,老百姓吃不饱肚子,是要出乱子的。所以今年的补种很关键,政务院已经派出专家,赶赴大西域自管区,全面指导抗春寒造成的灾情,大兄要和十八部落打好招呼,全面服从自管区政府的政令,齐心协力,先闯过这一关。”

耶律大石没想到赵构会和他谈这些,其实,这些事情丞相萧寒里刺已经多次和他提到,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在为皮室军的军饷发愁,而这些事情的处理,都离不开一个钱。

萧寒里刺还是忠实地履行了他丞相的职责,亲自和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