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得棒梗和小当直眯眼。李守良笑道:「这钱呢,是你们俩举报有功,这糖呢,是对你们俩嘴严的奖励。以后继续努力。但是下一次奶奶的再说坏话,就没有钱了。只有糖果了。
毕竟奶奶骂过了,我已经知道了。明白吗?」
两人点点头,反正下次还有糖果,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小当问道:「守良叔,别的人说坏话,被我们听到了还算吗?」
李守良点头道:「当然算,只是一个人只有一次拿钱的机会。剩下的都是糖果了。」
两人很高兴,这就意味着,以后还可能有进项,这多好啊,攒起来平常买东西或者过年买小鞭都行、零嘴都行。
两个人随后高高兴兴的走了。怎么看有点哄堂大孝的意思。随后李守良突然想起来,这谁说坏话,不是背着人说。
所以大多数情况是在自己家里说别人的坏话。这样的话,多数的孩子大概只能听到自己父母说的李守良的坏话吧。
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过事已至此,也不缺这几分钱,谁在家里骂的,大概就是对李守良感官特别不好的了。只要来举报的,李守良记在心里,不吃亏。
提前有个防备,以后有人算计李守良的时候,李守良先考虑这些人。一点也不算冤枉他们。
果不其然,在厂里林副厂长派监察小组进驻车间(重点),以及其他各部门(做做样子)的时候。
陆陆续续,在几个院子,有些孩子找上门来告状,果然如李守良所料,大部分都是来告自己父母的状的。李守良照例都给了一块糖和5分钱。
只有两个较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受到了高等教育,举报自己的父母,有点抹不开面儿。
然后互换了「父母」。得到了李守良给的东西。为什么李守良能看出来,因为这俩孩子有智商,但是不多。一块来的。
举报的时候,满脸通红,扭扭捏捏。还不如那些来举报的小一点的孩子吃得开。也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懂事了,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了。
不过这都不在李守良的管理范围,我给钱,你给消息。多正常啊。这几家的父母都被李守良记在了小本子上。
像t日记一样。***!
。。。
回到厂里上班的李守良,不,不单单是李守良,全厂的人,只要有点政治灵敏度的人。就能很清楚的感觉到一种「风雨欲来」的既视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进驻车间的监察人员,加快了他们的进度,陡然间变的更严厉了。而且他们已经开始不加以掩饰的来查问各个方面了。
反正李守良是看明白了,「整风运动」是个幌子,许大茂是个导火索。林副厂长早有染指车间的心思。
这次只不过是「恰逢其会」。有没有许大茂,林副厂长都会找个机会寻「车间的不是」。然后借此机会来插手车间的事务。李守良有一个很符合大众思想的猜测。
林副厂长年纪大了,也没有几年就要退了。相比来说,杨厂长还年轻呢,可以说正值壮年,相对于政治生涯来说,还能说的上是「少壮派」呢。在这个层次,可以说「年少有为」。当然李副厂长就更显得年轻了。
这次林副厂长找机会干一把,真要成了之后再插手车间。然后想想办法,架空杨厂长,或者把杨厂长挤走。当两年的干部。退休的时候,退休的职级说不定还能往上挪一挪。
这是1车间高级工们的共识。这也是李守良想不通的地方。
连1车间这些玩工具,下苦力的大老粗们都能看明白的事儿,杨厂长这样的人会看不出来?林副厂长又怎么有勇气
想要这样的?自己看不透。当局者迷?
一旦不成功,接下来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