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任务的时候还不就是他们这伙子人配合。
这次新厂房要说露脸就是1车间的易工的徒弟露脸了,算是让大家记忆深刻了。
就是他们这里的年纪最小的职工:李守良。
大家在一块呆的时间越长,就越了解李守良的天赋。
手巧,稳重。技术高的吓人,实在不像这个年纪的小伙子干出来的活。
而且还有礼貌,不像有些人先不说技术怎么样,有点小事就要闹得人尽皆知,传得‘满城风雨’。有了点技术之后更是目中无人。
像李守良这样的人妥妥的易师傅模板,真是有那股子名师出高徒的味道。这是师父找对了徒弟,徒弟找对了师父了。
尽管心里很不想承认,但是李守良确实是他们见过的很是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了。
于是当大家再度开口的时候,没有再有反对意见了。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谁车间里有这样的年轻人,就拉出看看,练练。
至此,大家的针对点,也不再是功劳、苦劳这样的东西了。
而是关注点去了车间的小伙子身上,以李守良为,以各车间有天赋的年轻人的多少‘论英雄’,决定下了各机床的归属。
李守良当时在跟着周维清大老学习新的知识,没有去参与,要不然多臊得慌。
。
。
当各个机床被分配到各个车间后,自然又引起了热议。不过时间实在算不上长,毕竟就是机床而已,保护的再好也是机床,也就看个新鲜,有想法的多看两眼,争取技术到了申请学习使用。
没想法的,永远也没有想法。甚至这玩意儿带来的新鲜劲,还不如最近1车间的一则花边新闻呢:1车间郭大撇子对秦淮茹长期献殷勤。
李守良跟着一大爷等人回到1车间后,自然先是和阔别已久的小伙伴们一起说说笑笑的打闹了一番。
毕竟也有好几个月不回1车间了。中午吃饭都是和大老们一起吃。哪有机会啊。
不过首先,这次学习,对于李守良来说提升是巨大的。
虽然在零件制作和学习上的速度有所放缓,使得李守良的技术水平还在6级上打转。
不过在其他方面可以说是有些意外之喜了。
首先是在部件装配上,本来一大爷和李守良的想法就是等技术升到顶。再进行部件装配、设备维修制造等一系列的学习。
可是技术不如变化快。眼前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机会,任谁也会抓住他。
更是巧合的是,来到了新厂房,周维清总工程师看他小,年轻,就把他带在身边当个打下手的小孩了。
可李守良显然有很高的知识储备,毕竟那些钳工的书不是白看的。
周维清总工看着图纸进行部件装配,李守良就在旁边跟着学,直接从总装配高屋建瓴,到分部装配学的很好。
又兼之这里各级大老都在,有些活,李守良顺手就干了。在其他两个方面也是进度喜人。
这让他很是高兴,大概这次‘机床之旅’,就他赚翻了。
回到车间,由于新机床的正式投入使用,在这厂房里,首先就是要对5级工进行培训实用,随后是4级工。
不然,难道就一直让几个高级工用着,下面的人永远得不到学习?这是不可能的。
总要用的。尤其是,当这批机床彻底投入使用后,大概率就会逐步淘汰老式机床,分配到下级工厂或者支援别的厂。
那谁来教呢?
车间主任只犹豫了一秒。就做出了决定:李守良。
原因有三:1是李守良全程跟在周总工跟前学习,要说对图纸的掌握,可能比这些高级工还要熟练。
2征求过李守良的意见,李守良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3牺牲李守良学习的提升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