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 历史(2 / 2)

的钢材追上列强先进水平,一下子又要重来,这显然是动荡的北洋时代不可能办到的。

而北洋政府的官僚更是变本加厉,完全抛弃了国防工业自主的理念,为了吃回扣,连普通的碳素钢也全部外购,于是清末费尽千辛万苦建成的各个兵工厂全部沦为来料加工厂。

1925年,汉阳兵工厂居然向洋行订购20万支胡桃木枪托胚料,广东的石井兵工厂生产更是完全按照洋行的说明书,某零件用第几号钢材就照着买,买不到就只能停工。

很多人都说秃子是一个买办政府,但是在军火采购上北洋才是真正的买办政府。毕竟秃子起码对外军购不再以回扣为主要考虑。

尤其是俞大维接管兵工署之后,兵工署全面负责对外军购、兵工生产到装备库存保障等,相对而言在那个时代算得上罕见的清廉部门。

中原大战后,当时的华夏政府开始重整军备,然而第一步就卡在钢材上,1932年规划筹建浦口钢铁厂,结果初期规划投资金额就达到了8000万银元,这显然当时无法承受。

一直到1936年,华德合作签订合步楼易货合约,由德方信用贷款供华方采购,华方可以用矿砂和农产品抵偿,新的特种钢铁厂建设方案才重新提上案头。

1937年6月25日,华夏经由合步楼公司与克虏伯签约,在湘潭投资5800万马克兴建特种钢铁厂,20天后,全面抗战爆发。

虽然克虏伯积极交货,然而38年第一批设备运抵时沿海港口已全部沦陷,最后这批设备只能在仰光抛售。

于是,华夏抗战就成了一场没有合金钢的战争,全中国唯一能生产军用合金钢的钢厂只有渝州电力炼钢厂。

该厂2座3吨小炉年产1000多吨,勉强供应机步枪生产,所以当时除了来料加工的98门反坦克炮以外整个抗战只有迫击炮生产。

显然,梁恩他们找到的这些150火纸应该不是给秃子的,毕竟这些家伙们眼高手低,应该是看不上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火炮,而且历史上他们也的确没有制造过这类东西。

不过如果排除掉拉胯的秃子,那么就会发现各地的实力派也在制造武器,而且干的都比秃子好,比如说1924~1931年,东三省兵工厂生产了一千两百多门火炮。

其生产的山炮、野炮、平射炮、榴弹炮,口径和质量基本上是民国期间最好的。

可惜的是918之后这些东西全都拱手让给了日本鬼子,同时兵工厂也变成了鬼子的四大军工厂之一,成为了鬼子侵略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