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里有四个场景,财阀家、教会、九龙村、还有音乐教授家。
赵明诚把教授家设定成高档公寓,剧组在找了几天,在新木洞找到靠近江边的高档公寓。
这个公寓3月份要租下来,然后按照分镜头脚本布置场景。
特别是房间里钢琴的位置,还有卫生间里的布置。
这些事都不用赵明诚操心,有剧组人员去做。
梦境的场景最好用特效制作,现在剧组没有钱,只能用笨办法,就是画。
画出一个梦境的场景。
画画他不擅长,但是他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就让柳成熙还有沈大姐,招聘一些美术生,跟着她们一起画。
画出梦中的色彩还有场景,这并不是赵明诚原创,很多导演行业的前辈,同样这么做过。
黑泽明在《影子武士》中,就有画出梦境场景的办法。
《调音师》与《影子武士》不同,《影子武士》的梦境色调偏暗,《调音师》的梦境偏明亮。
这也是现实与梦的反差,现实越残酷,生活的越清贫,梦境就越明亮,越欢快。
电影不单单是人,而是人生活在社会中的样子。
这也是无数电影前辈开创、总结、运用、实践出的经验。
《调音师》看似主角是李想,其实还有一个隐藏,就是社会。
赵明诚的理想三部曲都有隐藏,都是社会。
他拍摄的不单单是人物,而是人生活在社会上的样子。
他一直在探索一个问题,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理想三部曲的主角,都很与众不同,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芸芸众生的一员,而是与社会隔离开的人。
他们不属于社会中的大多数,而是一小部分,或者社会中的个例。
社会中的人群,统一性,那么就会方便管理,赵明诚电影中的主角,就是不合群的一种人。
他们三个的性格、特点、个性都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目标。
理想。
《夜行记》、《燃烧》、《调音师》三部曲,都有大量的全景镜头。
《调音师》更要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相对于社会是渺小的。
他拍摄《燃烧》时,拍金融公司的高楼,还有楼里忙碌的人群,然后垂直摇臂运镜拍摄主角从大楼里走出的场景。
这种垂直摇臂运镜,刻画出人的渺小,《调音师》之所以选择新木洞这里的高级公寓,也是这个原因。
拍摄方法还是一样,垂直摇臂运镜,教授家住在江边的高楼。
《调音师》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互联网。
教授的妻子在互联网上诅咒他去死,同时她又伙同奸夫把教授杀害。
教授在餐厅遇到李想,教授欣赏他的才华,邀请他到家里。
装瞎的李想来到教授家里,正好碰见女人把教授杀害,地上流淌着鲜血。
李想只能装瞎,而此时奸夫蹲在卫生间里,李想并不知情。
李想因为紧张,找借口去卫生间,两个人不知道他们互相的情况,但是观众知道。
这个就是著名的炸弹理论。
炸弹理论是希区柯克提出来的。
四个人坐在桌子前闲聊,五分钟后发生爆炸,观众看五分钟电影,因为爆炸会震惊10秒中。
同一个场景,告诉观众,桌子下面有炸弹,并且会在五分钟后爆炸。
观众前后的情绪就完全不同。
赵明诚拍摄《调音师》也是把这个信息提前告诉观众,让观众紧张起来。
李想进入卫生间后,对观众来说到达紧张的高潮,会因为紧张,感觉到不安。
奸夫这时掏出枪,对着李想比划,观众并不知道他会不会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