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冒浆(6 / 6)

却是在告诉朱传文,原本的精耕细作行不通了,小青山的马、牛不断的朝着粮铺进行运送,拖拉机一下生产线就朝着粮铺进行配置。

往后,依托着朱家粮铺,农场式的大规模开垦才是主流,但是这一切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曹德忠去学习,研究,动员。

“是总教导。”曹德忠听着这些话,也是提笔记了下来。

“我想了想,你这边还是得抓紧培养出一些年轻人,明年吧,我送他们去美国看看,看看美国的农场是如何耕作的,谁说种田出不了人才呢!”朱传文一下子想起一个有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颇有些雄心壮志的说道。

农业研究所得成立!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科班培养的人才肯定得进行,但是现在拿着野路子趟,也是一条路子。

民族根子里,口口相传的智慧又岂是课本上能学到呢!

身体力行,实践出真知,朴实的农户们只是少了些科学的总结提炼而已,论实际操作,朱传文敢说,一个老农,分分钟干爆现阶段的农学学者。

------题外话------

说说最近,上周三的时候我被安排了俩活儿,又是带队进山的那种,预计还得两周,干活加码字儿这次着实没抗住。

当然,太监是不会太监的,很败人品,这一点作为写手其实我比谁都清楚。本书成绩吧,一般,说实话还真比不上我的工资,更别提一些其他福利了。

我其实很想全职给诸位老爷写书,当个写手多快乐啊,也符合我的兴趣爱好,但是能力不行,年近三十了,还有着一家老小得养活,算是对生活妥协了一下吧。

还是之前的办法,每天尽量保证4000,追更的老爷们发现了,我除了大纲其实没有存稿,多写多发,大家图个乐呵吧。

最后祝老爷们的父亲,父亲节快乐吧!当然也祝还没孩子的老爷们早生贵子,当然,当我祝你们过节也行,毕竟衣食父母嘛,不丢人,当诸位君子养了个艺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