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每一个生命都注定改变世界(2 / 4)

总理事是?”

“就是刚刚你一直称呼传文的那位,周先生,您刚来冰城,有些事儿可能不知道。总理事在汉耀工人中的地位很高,很多人家里都供着他的长生位呢。慢慢您住着就知道了。”赵东有心点一下周常青。

整个汉耀家属院,也就那位谭家的老爷子这样叫着朱传文。而周家,在赵东看来,和总理事家并不是很亲密,据他分析,应该都算是第一次见。

朱传文并不在意,因为是长辈,但是底下人可就稍稍有点意见了。比如刚刚印染厂的那位厂长,也比如秘书赵东。

“知道了,知道了!我会注意的。”周常青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着这儿子比老子的谱儿还大,但是现在他们家属于人在屋檐下的那种,还是点头称是。

“好的,周先生,那你们先住着。刚刚总理事说的事情您也考虑一下,管事在汉耀的职位可是不低,每年可是有着近100多银元的收入,而且汉耀的按部就班你也看到了,传统的印染,在我看来,在冰城真的没有生存空间。”

赵东走了,周常青又看看正在屋子里忙前忙后的陈六子,柱子两个半大小子,原本打算在关东大展身手的雄心壮志,一下子被打击的没了,有些怅然若失。

汉耀,汉耀。打从在齐鲁,周常青就听说过这家商会,单以面粉来说,北方地区可以说现在是汉耀面粉一家独大的天下,除了便宜的汉耀普粉。

还有一种十分精细的汉耀特一粉,在山海关以内,是一种较为奢侈的居家面食原料,是小麦种子最核心的部分磨出来的,现在,都算是有钱人家的必吃的一种牌子。周家不富,但在周村城也不算穷,自然也是听说过这种,但从未买过。

只是没想到,到了冰城,好家伙,朱家这是占了半个城。现在,周常青有些理解朱家从齐鲁朝着关东为什么进行人口迁徙了。

陈六子和柱子忙里忙外的收拾着,不一会儿,走了进来。

“六子,你锁子叔去哪儿了知道吗?”

“爹,锁子叔说是被安置在汉耀的一家学校里,他原本就是厨子,现在每个月有着5个银元的工钱,要是这手艺好,说是还能涨!”陈六子有些羡慕的说道,一技之长,这才算是一技之长吧,六子心里想着。

“5个银元!”乖乖,汉耀还真是财大气粗,怪不得房子说送就送,周常青算计着。

一连几天,周家就在这汉耀家属院里安置了下来,陈六子和柱子倒也把周家整理的井井有条,有点开火过日子的样子了。

这一天,周常青从门外走进来,脸上像是突然下定了什么决心,将二人叫道身前。

“六子、柱子,打从今天起,爹教你们认字儿、读书!往后啊,你们和采芹也给爹去上汉耀中学。爹呢,就去汉耀的印染厂,给他朱家当个管事,不用咱操心的买卖,还真是巴不得呢!”周常青突然像是来了什么兴致似的说道。

他算是读书人,但其实连秀才都没考中过。齐鲁人口一直多,从古至今都属于教育大省,孔孟之乡并不是空谈。周常青一直有个心结,那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当年一件心事儿,促使他根本没有任何想法去教女儿认字儿、读书。

不过今天出门,他遇到些事儿,想开了!背靠着朱家这颗大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自己家的通和染坊,卖了就卖了吧,他周常青也就40来岁,还能干些日子,打从24岁接手家族的染坊,可以说没有一天的消停日子。

朱传文安排他这个姨夫去印染厂当管事,现在有着工钱,他总算能消停些日子了,何必呢!朱传文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也是听的明白,汉耀能帮你以便宜的价格给棉布,但是卖就得靠自己了。

但是这还买个屁啊,人能干过机器?

德国的机器,德国的印染配方,可以说通和染坊从孙师傅那里学来的手艺还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