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高原枭雄(3 / 6)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7459 字 2022-01-20

克文入朝,被授予澧州刺史,仍权知夏州事。

这群大白上国的孩子,高原给了他们公牛般的体魄和青松般的意志,在血与火的历练中,他们繁衍生息,顽强发展,为了生存,他们又被迫不断地迁徙。

到这时,证据显示,党项族大体分成了三块:唐肃宗时,从青海湖石头城迁徙时,选择留下来那部分党项人,渐渐融入了吐蕃王国,成为现在的藏民;宋太宗时,拓跋首领李继捧将一批族人带到开封,融入中原;未迁徙开封的一部分党项人,继续在定难五州之地繁衍生息。李继迁就是这样一批不愿意离开故土的党项人,他是李继捧的堂弟,这一年李继迁年仅二十岁。

◆永不言败

李继迁在地斤泽的人气与日俱增,归附他的部落越来越多,很快聚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他遣使向宋太宗上表,“世泽长存,祖功未泯,人心思旧,蕃部乐推,不望通显皇朝,但假余生戎落。”要求继承祖先的五州之地,长久镇守边陲,成为一个不侵不叛之臣。

到嘴的肥肉怎能轻易的送人,太宗理所当然不同意了,他派遣宦官秦翰前去宣旨。秦翰于太祖时入宫,有勇有谋,善于领兵,屡次参与对辽作战,功勋显著,深受太宗赏识。诏曰:“业经同族共列王朝,何忍一夫远居荒俗!……宠秩有加,不失当躬富贵,恩荣勿替,永贻奕世箕裘,祸福分途,从违早计。”

李继迁是想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五州之地,看来这个想法是行不通了,他把秦翰留在帐中,派人看管起来。秦翰想乘机杀掉李继迁,一直没有机会,后来趁着警卫不备,逃了出来,向太宗复命。

既然谈不拢,那只有打。为了收复被李继捧送出去的五州之地,从太平兴国八年开始,李继迁跟大宋的战争就从未停止过,自此,银夏各地终无宁日。不得已,太宗派都巡检使田钦祚与西上閤门副使袁继忠率兵巡护河西诸地。

太平兴国八年五月,李继迁率军从柞岭袭击宋军,两军战于葭芦川,李继迁不敌,被杀得丢盔弃甲,大败而走。

九月,李继迁跟田钦祚在三岔口又打了一仗,损失人马七百余众,再次败北。宋军依山扎营,李继迁在山下扎营,田钦祚招募劲卒勇士五十人,跑到李继迁大营放火,宋军乘势袭击,李继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营房被毁,军士死伤千余人。

十二月,太宗诏令银、夏、绥等州官员,以雄厚的财力和物产招抚李继迁辖地的流民,回到家园继续耕作,对李继迁实行釜底抽薪之计,部下将士都有回归大宋的心思。

谋臣张浦道:“宋军驻扎在银、夏的兵力众多,我们很难与其争锋,是宥州土地丰饶,且依托横山为界,如果能占据这里,也是一条图谋复兴的良策。”

李继迁觉得此计可行,于是纠合西戎部众,合兵两万,攻打宥州。宋巡检使李询率所部蕃汉兵马,将李继迁击退。李继迁奔回地斤泽,养精蓄锐,以图再战。

不久,党项咩嵬族酋领魔病人乜崖,被李继迁的弟弟李继冲招降,李继迁派军师张浦前去接收。

◆夜袭地斤泽

夏州西北的王庭镇,是众蕃部聚居的地方。雍熙元年五月,李继迁率大军前去袭扰,俘掳人口数以万计。夏州知州尹宪自夏州前往救援,李继迁闻风而走,宋军赶到后,一个人影也没见到。

由于地斤泽深处大漠之中,宋军一直找不到李继迁的老巢,所以,李继迁的游击战非常奏效。但是这次,李继迁还是大意了,毕竟几万人,人吃马喂的,即使是大漠,沿途也留下非常多的蛛丝马迹。比如牲畜粪便、生活垃圾什么的。

雍熙元年九月,尹宪派人侦察到李继迁的宿营之地。“地斤四面沙碛,兵难骤进”,都巡检曹光实率精骑数千,在沙漠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到晚到达地斤泽。

夜里,宋军发起偷袭,斩首五百级,焚烧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