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赵匡胤时,顿时心里发毛,如坐针毡,急得满地团团乱转。
跟大周打交道多年,赵匡胤的大名,他是如雷贯耳,听得耳朵都快磨出了茧子。
“周军马上就要打到这里了,我该怎么办?怎么办?”萧思温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手下见他这么急,也有不怕死的,上前请求出战。
萧思温赶紧摆摆手,“麻烦没有来找你,不要主动去找麻烦!”
辽军善于骑射,单打独斗,较量武艺他们不行,除此之外,守城也是他们的短板。而这些,都是赵匡胤的强项。
狼烟逝去,只见周军队伍严整,旗甲鲜明,号带飘扬,赵字大旗迎风招展。
萧思温的消极备战,让“沿边城垒皆望风而下,凡蕃部之在幽州者亦连宵遁去,”南京士民纷纷逃入西山避难。
萧思温惟恐朝廷怪罪,上表请求辽穆宗御驾亲征。
“皇上啊,柴荣都来了,你也出来,亲自见见吧!”
契丹竟然如此的脆弱不禁打,这是赵匡胤始料未及的。
还有一点也是赵匡胤没想到的。
燕云十六州的汉族将吏和百姓,离开中原朝廷已经二十四年了,他们的根在中原,他们的魂也在那里。他们是早也盼晚也盼,就希望着早日回归中原。现在中原的大军来了,他们就要脱离契丹的魔爪了,怎能不开心雀跃,天天跟过年似的。
这就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那些在契丹当兵的汉人,打心眼里也不愿意跟中原的军队抗衡。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如何让他们不对契丹离心离德。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所以,这个仗打起来就有意思了。
赵匡胤的先锋部队一到,旗号一亮,辽军这些汉人兵将,虚接几招,确认过眼神,然后就献关投降。幽云之地,任由后周军驰骋纵横。
柴荣率领的主力大军在后面只是打打旗子,装装样子,不需要动一兵一卒,走累了,直接到前面干饭就行了,赵匡胤的先锋部队,把活都干完了。
柴荣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甩手掌柜的,真是醉了。
四月,辽国的宁州(今天津静海)刺史王洪,向世宗柴荣投降。
在这里,后周大军经独流口(今天津静海北),逆流西进,到达至益津关(今河北霸县)。
益津关守将终延辉,向赵匡胤献关投降。柴荣将益津关更名霸州。
霸州这里,“河路渐狭,舟不能进”,柴荣决定弃船,改为从旱路行军。
赵匡胤的先锋部队,来到瓦桥关(今河北雄县)。
辽军守将姚内斌早就得到消息,大周明星赵匡胤来了,一定要跟他要个签名,如果能合影那就太好了,兄弟们,追星去了!
姚内斌带兵出城,列好队形,然后到两军阵前,跟赵匡胤互报姓名,讲了赵匡胤在征唐的英雄事迹,论了字辈和七大妗子八大姨的关系。
把赵匡胤搞得一头雾水,这仗还打不打了?
“打,要打,棒子棒子鸡,你是使棍的,你出棒子,我出虫,虫嗑棒子,虫来了!”说着,挥刀砍来。
打仗,赵匡胤是认真的,他举棍相迎。马打盘旋,没走几个回合下来,姚内斌的头盔就被赵匡胤打落。
追星失败,姚内斌打马就逃。
后周大军一起掩杀,辽军丢下数百尸体,逃回关内。
很快,周世宗也到达瓦桥关,后周大军云集城下。
赵匡胤给姚内斌写了一封劝降信,一箭射到城楼上。
姚内斌回箭书道:“亲,容我商议,明日答复。”
赵匡胤心知肚明,也不强迫。
第二天就热闹了,姚内斌一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