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铁马冰河(1 / 4)

北方开入冬下雪,对于草原的攻势确实可以停下来了。

但并不代表人革联其他地方的动作会停止,恰恰相反,冬天才是下南洋的好时机。

作死的梵清惠,让北方的顶尖武林高手几乎全军覆没,这让原来可能威胁到人革联的北方武林,迅速没落下去。

郝建收到婆罗洲的情报, 说那边好几起恶性事件,有三个垦殖堡垒受到巨蟒威胁,他带着愿意作为黑衣卫顾问的寇仲、拔锋寒,搭乘蒸汽战舰南下。

不过从渤海湾,南下婆罗洲,哪怕是顺风顺水加上蒸汽动力, 也要12~15天,全程大概是6800公里左右。

距离之所以这么远, 主要为了减少航行风险,要选择贴近海岸线航行。

无论是走大陆航线,还是第一岛链航线,都不是最近的航线,其实最近的航线,是过流求海峡之后,从南海东侧的海域直插婆罗洲。

问题是这样航行太危险了,一旦遇到恶劣的海况,分分钟船毁人亡。

因此他们只能绕远一点,但是全程都贴近海岸线和岛屿,就算是遇到触礁,或者巨浪、暴风雨、台风之类,都可以迅速找到停泊的海岸。

加上此时已经布置在南洋各地的天气所,航海过程中的天气问题,已经处于明显可控的状态。

和郝建一起南下的船只, 还有十几艘大型移民运输船。

其实走沿岸航线,还有另一个大好处,那就是可以沿途补给, 不需要带太多补给,极大提升了舒适性和有效载荷。

比如蒸汽船的煤炭补给,目前从南到北,北海港、东海港、基隆港、鸿基港、定南港、婆罗洲。

这极大延长了蒸汽船的航行里程。

甚至三大造船公司已经在讨论,是否取消一部分蒸汽船队船帆设计。

例如内河运输船,造船厂方面已经达成一致,那就是取消蒸汽动力的内河运输船船帆。

减少硬帆和桅杆,船只的有效载荷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过这仅限于境内的内河蒸汽船,如果是探索型的内河蒸汽船,仍然会保留船帆作为备用。

……

辽东城。

为了保证这里的稳定,宋缺在辽河封冻之前,就将这里的1.3万当地民众,加上周边的2.9万人,全部迁移到齐鲁州。

等明年开春,再从冀州迁移10万人口过来,逐步稀释掉这边的原住民,免得成为隐患。

与此同时。

在辽水封冻后,宋缺派人每天都在监测河道的冰层厚度。

直到新历4年12月25日。

冰层厚度终于到达了预值。

从辽水的入海口附近, 新设立的营口港,蒸汽破冰船就不厚的浮冰推开,清理出一条足够进出的航道。

其实得利于隋唐前期的全球小暖期,渤海冬天的海冰厚度并不厚。

而且营口港的位置,显然在辽水的入海口附近,但却专门选了一个特殊的位置,港口附近的海水盐度相对比较高,冬天不容易结冰。

营口港其实就是一个临时港口,在港口的北侧,由一部分俘虏组成的赎罪营,已经铺设了一条临时的木轨道,轨道有8公里长度,连接了北侧的营口内河港。

营口内河港就设置在辽水入海口上游,距离入海口大约5公里的位置。

为什么采用如此奇怪的双港制,主要是因为海港冬天不封冻,而北方的内河淡水港,却很容易封冻。

入海口的位置,由于海水和淡水的交汇,很容易出现河面冰层不稳定的情况,因此淡水港向上游退后了5公里。

从舟山蒸汽机械厂过来的鲁粥,带着20台500马力级别的蒸汽机车,出现在营口港。

这些蒸汽机车设计得非常奇怪,通过木轨道拉到了营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