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甚是绝妙。
但事实哪有如此简单。
《诗经》作为上古经书,堪称是微言大义集大成者,莫说这种歌颂兄弟之情的篇章有深意,就算是那些描写男欢女爱的篇章,也不是那么浅显易懂的。
事实上,一部看似十分文艺的《诗经》,不仅是优美的诗歌,还是上古春秋时期的外交黑话!
三人都是饱学之士,自然识得这首诗,却不明白林朝的意思,不禁面露疑惑。
杨修跟林朝的关系近些,便率先拱手问道:“长史,此乃《诗经》棠棣篇,下官愚钝,不明白长史之深意。”
林朝笑着挥了挥手,开口道:“三位,可知玄德公即将建国称王?”
闻言,三人当即满脸震撼之色。
虽说孔融表请刘备称王之事天下皆知,但从林朝口中亲自说出来,却是意义非凡。
没等三人反应过来,林朝又继续说道:“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徐州虽兵强马壮,却不能逆天而行。称王这种事,总得顾虑人心之向背。如今民心在我徐州,士族之心亦在我徐州,剩下的,便是诸侯之心。”
杨修最为才思敏捷,当即开口道:“长史之意,是要我三人带着此诗出使诸侯,为主公称王之事摇旗呐喊?”
“不错。”
林朝肯定了杨修的说法,随即又笑着问道:“德祖可知,某想让你们出使哪路诸侯?”
方今天下,如果连割据一方的郡守都算上的话,大大小小的诸侯足有数十家,自然不能每家都出使。
杨修不愧为弘农杨氏最靓的仔,思索片刻后,又看了看桌上的棠棣,顿时豁然开朗,对林朝拱手笑道:“下官以为,长史准备让我等出使益州刘君朗,荆州刘景升,以及幽州刘伯安。”
这下林朝真的有些惊讶了,不禁高看了杨修一眼。
原本他以为杨修只是有些小聪明,可现在看来,原本历史上杨修之聪慧能得到曹操的忌惮,因而担心给曹丕留下后患,确实死得不冤。
见孙乾和陈琳还是一脸懵逼,林朝便笑道:“德祖此言何解?”
杨修明白林朝的意思,当即笑着解释道:“如今天下诸侯,能有资格与我徐州分庭抗礼者,不足单手之数。而今主公建国称王,想要在诸侯中获取支持,便只能游说三刘。豫州袁公路虽与我徐州结成同盟,但其人狼子野心,与主公早晚必有一战。再加上长史所写乃是棠棣篇,因而下官斗胆猜测是三刘。”
听完了杨修的解说,孙乾和陈琳不由大受震撼,却又连连点头。
不错,棠棣所言,正是兄弟之情。而能与主公称兄弟者,便只有三刘。
林朝闻言,对杨修更为欣赏,又笑道:“德祖既知吾意,可能解此诗中玄机?”
如今的杨修,正是年少得意之时,见林朝有考校之意,便欣然答道:“这有何难!长史所赋之棠棣,以下官之见,其中玄机乃在三句。
一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二者,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三者,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长史,不知下官说得可对。”
“哈哈哈……德祖天资聪慧,日后必为徐州栋梁!”
林朝大笑道。
得到夸奖的杨修,也是一脸自得之色。
以林朝的性格,自然不会因为杨修过于聪明而打压忌惮,反而会发自内心的高兴。
当然,是在杨修已经彻底融入了徐州圈子的前提下。
孙乾和陈琳也不是什么蠢人,听杨修点出了这三句后,当即也明白了林朝的意思。
第一句,是告诉三刘,大家都是汉室宗亲,可谓兄弟,自当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