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出秦王府后,正是要去往祖庙祭拜先祖。
他知道,自从他一只脚踏出秦王府的大门,这座本就暗流涌动的太安城如今更是大有山雨欲来风满城之势。
太子府。
“启禀殿下,李济民已经率人离开了秦王府,现在正赶往祖庙。”一名雍和卫从远处急掠而来,等他见到伫立在台阶之上的那道身影时,他迅速单膝下跪,百般恭敬地说道。
双手负后凝视着不远处皇城的李雍和闻声收回目光,看向台阶下的那名雍和卫,不着痕迹地点点头,然后嘴角微微上扬,说道:“李济民,最后再看一眼你的秦王府吧,我会亲自将你送入皇陵下葬。”
“出发!”李雍和袍袖一甩,嗓音已经不复之前的温醇,而是带着一股子刺骨的肃杀之意。
祖庙就位于皇城的西南之处,往日也会有宫中太监去打扫擦拭,摆放供品,但除了每年一度的祭祖之外很少会有人来此。
当然大梁三位皇子中,大抵也只有三皇子李景凉经常因为惹出事端被皇帝陛下惩戒来此面壁思过,
但那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最起码是凉王李景凉的生前事了。
今日的祖庙之所以会文武百官齐聚,并非是祭祖之日,而是因为二皇子李济民将要离京就潘。
文武百官中有人悲恸不已,为李济民的落败而扼腕痛惜,当然也自然有人喜笑颜开,巴不得因为失了大势的二皇子赶紧麻溜地离开京城。
俗话说的“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一刻,在这满朝文武的神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祖庙高台上的受百官拱卫的正是身着龙袍的皇帝李汤。
他看着白玉台阶下站得整齐有序的文武朝臣,面无表情。
或许过不了多久站在这里主持祖庙祭典,受百官朝拜的就是自己的长子了。
说不定等到李济民离开太安城,他就会腾出手来真正对自己动手了。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李汤知道这种事如今的李雍和做得出来。
但自己又能够拿他怎么样呢?站在他背后扶持他的是那手段通天的天霜山,世俗王朝在其面前也只有俯首称臣的份。
想要与其对抗,已经灭亡的大隋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就在李汤的神思云游天外之时,伺候在他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赵公公小声提醒道。
收敛起心思来的李汤轻嗯一声,放眼望去,在文武百官形成的过道中,一身四爪蟒袍威压睥睨的李雍和正朝祭台这边踱步走来。
若是抛开其心性手段而言,三位皇子中他是最像自己的,但若是真让他坐上了皇位,那就不可能抛开心性不谈了。
所以李汤在此之前一直想要“立嫡长不立幼”的心思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没有了。
但迫于他身后天霜山的恐怖实力,所以他对于李雍和与李济民之间的交手一直抱着一个“袖手旁观”的姿态。
若不是有天霜山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如今封王就潘离开太安城的只怕就会是李雍和了。
“儿臣拜见父皇。”李雍和站在祭台下,对着李汤躬身行礼,喊道。
李汤看向李雍和,哪怕自己没有开口,他就已经直起身来站在文武百官之前了。
而且对于这一点,众多朝臣根本没有表现出一点异议,仿佛在他们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
但这桩事却不该如此,最起码李雍和不该这般不守君臣之纲。
李汤此时才意识到,如今哪怕自己依旧坐在龙椅上,依旧穿着这身明晃晃代表着九五至尊的龙袍,但不知何时这座大梁的庞大的权力中枢已经换做李雍和来主持了。
或许是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