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已经不复之前的婉转灵动,比之先前多了几分怒意。
百年以来他们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姿态,如今有人却告诉他们有一个凡夫俗子而且还是少年的年岁会将他们拽下神坛,这种事相信换做是谁心境都不会平静。
当这句话在祖师堂内彻底响彻开来后,偌大的祖师堂内便再也听不到其他声响,虽然看不清那些云雾人影的面容,但此时他们的眉头皆是微微皱起。
“云清师弟觉得此事该如何?”过了许久,主座上的云雾缭绕的人影出声问道。
他口中的云清师弟,就是自议事起从未开过口的人,也是当年祖师堂内唯一支持大隋之人。
“掌教师兄你不是不知道,我已经很久不过问山门之事了。”被称呼为云清师弟的那道人影声音极为慵懒地说道。
祖师堂在座之人对于这个答案仿佛早就有所预料,并没有发出异样之声。
“云清师弟近日可曾有要事?”天霜山掌教笑吟吟地问道。
“不知道掌教师兄口中的要事包不包括秋水煎茶春露煮酒?”
“既然如此,那就辛苦云清师弟去太安城走一遭,将虞子期之死调查清楚,看看究竟是何人所为。”那位主座上的掌教轻声说道。
“知道了。”云清闻言意兴阑珊地应道:“既然没有旁事我就先走了。”
随即不等掌教开口,属于他的那张座椅上已经空无一人。
祖师堂内的众人对于他这副行事作风好似已经习以为常,对于他的率先离开并没有任何不满。
好像在他们的心境中,若是云清在按规照矩来那就不是云清了。
“只是让云清前去太安城似乎不妥。”那道粗犷的声音此时瓮声瓮气地说道。
“那我便再知会李汤一声。”沧桑年迈的声音紧接着说道。
若是李汤在场,肯定就能够听出,这个声音正是多年前曾经出现在他床榻前的那个声音。
也就是说多年前正是此人于床榻前问出了那句是否愿意取大隋而代之。
“那就这般决定了。”主座上的山门掌教盖棺定论道:“诸位可以回了。”
大梁王朝。太安城。
皇宫。
李汤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与长子李雍和的谈话会被南御书房门外的那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听在耳中,而且又一字不落地记在了心上。
等到李雍和自南御书房内走出来后,这位已经年迈的掌印太监对其躬身行礼,细声说道:“恭送太子殿下。”
李雍和闻声停住了脚步,转身看向这个自大梁建国以来一直服侍在父皇身边的掌印太监,然后替他拢了拢那身大红袍子,神情真切地嘱咐道:“赵公公,最近天气转凉了,再加上你身子骨也不像以前那么硬朗了,所以要记得里边多添件衣服。”
他口中的那位赵公公点点头,低声说道:“奴才谢过殿下的关心。”
随后李雍和便没有再说什么,径直离开南御书房出了皇宫。
当李雍和走出宫门后,见到自己马车旁还停靠着一辆马车。
而他却没有半点想同那位马车主人搭话的意思,甚至都未曾多看一眼。
但当他走过那辆马车时,还被被马车内的那人喊住了脚步。
“我以为皇兄是准备同父皇促膝长谈至天亮呢。”李济民的声音在车厢内响起。
李雍和冷冷看了车厢一眼,说道:“父皇年纪毕竟大了,熬不了夜,怎么会同我促膝长谈!”
“原来你也知道父皇年事已高。”李济民轻轻掀开锦绸厢帘,面无表情地看着李雍和,说道。
虽然房玄策再三叮嘱不让自己在父皇面前提及葫芦口儿一事,但他却深知下令屠杀之人就是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李雍和。
听到李济民话外之意的李雍和微微一笑,“是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