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直到护羌站所都是平原,湟河从中穿插而过。
而相对于河湟的其他地区来说,这个地方易攻难守,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这样。
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饵料,平原就代表了草场,代表了肥沃,对羌人是有很大的诱惑力的。
而对霍嬗来说,因为此地易攻难守,就算是他的一切谋划全都落空了,这片地域他也是能够拿回来的。
地域上不会有什么变化,无非损失一些资源和大军将士,这种状况对于大汉来说,换取一个机会是可以承受的。
若是羌人来了,占下了湟中地区,但他们又很知足,然后不打了,但是也不退,誓死抵抗,那霍嬗怕是会笑疯。
滑不溜秋的羌人,想要跟我大汉来一场野战?
这不是正中下怀嘛!
所以说,这一步的计划,霍嬗觉得是一步很好的棋。
湟中退出来,你羌人警惕不咬这个钩,那我大汉也只是损失一些湟中义从调动的钱粮,以及过冬的粮草罢了。
你羌人若是咬钩了,但很知足不再进一步进攻大汉,霍嬗这边就会发动进攻。
你若是退,那我拿回来,咱就当一切没发生过,各损失一点钱粮,随后和谈,都是朋友嘛。
你羌人若是不太甘心,稍微打打再退,那两方再加点损失,随后还是和谈。
你若是强硬不退,硬是要吃下口,那正中我下怀。
那咱们就练练,看是我大汉的铁骑刀子硬,还是你羌人的胡骑牙口好了。
而他们若是拿下了湟中,还想要趁着这个‘好机会’进攻大汉,那一切就按照霍嬗后续计划走。
不管是这哪一种,还是其他的各种可能,霍嬗都能够承受的起。
不过霍嬗猜测,他们极有可能会继续进攻大汉。
你不能把羌人跟汉人相比,他们打仗虽然不如大汉,但也很厉害的好吧,搞破坏大汉还不如他们呢。
但智慧谋划方面嘛,就不比了,这没有可比性。
俗话说的好,不能小看任何的敌人,这话霍嬗也是很认同的,但是对付羌人,你必要的时候还真就不能太过于高看他们。
若是因为小心谨慎而耽误了战机,那就得不偿失了。
至于湟中义从会不会听从霍嬗的命令。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若是湟中不听****就会全面落空,甚至可能把他们推向羌人。
但是在这个时代,在霍嬗身上,这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湟中义从的前身是小月氏,这是一个居住在河西、河湟等地的部族,算是有点实力,但是一直在被匈奴和羌人欺压。
甚至一度被匈奴打崩差点灭族,但他们很有骨气,誓死不降,是谁救了他们?
是大汉,是冠军侯!
冠军侯带领着他们,帮他们报仇,夺回失地,虽然夺到了大汉的手里,但他们很愿意啊!
自己啥都不要,全给大汉,就是不能给你匈奴和羌人。
而随后河西平定以后,这个小月氏部族,加上了部分受降的匈奴人,部分受降的羌人组成了一个新部落。
被刘彻迁到了湟中,用来抵御羌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称呼,慢慢的就称呼他们为湟中义从。
历史上,就算是到了汉武后期,他们几年都见不到一次大汉的补给,被羌人抓住机会进攻、欺压,但他们依旧没有叛乱。
他们依旧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完成大汉交给他们的任务。
至于日后的东汉时期,那太远了,人是会变的嘛。
而造成他们忠于大汉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大汉的强盛,帮他们报仇的因素,另一个是他们对于匈奴和羌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