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天灾巨变(3 / 5)

安心,他想搬迁吗?

不想。

他为这座城市努力了这么多年,就这么放弃,相当于把他这么些年的心血白费,搬迁不是那么容易的,烂船都还有三分钉,更别说一座城市,很多东西是搬不走的,这里被海水淹没之后,就只能成为海洋生物的巢穴和游乐场,而去到了别的地方他会调任,他的班底好不容易磨合的通畅,去了他地又要重建,太多的原因让他不愿意搬迁了。

但有了空中之城就不一样了。

他们很大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在空中的城市。

里面的建筑设计集合了最优秀的一波设计师,共同完成的作品。

节省空间、减轻重量,兼顾生活便利和美观。

很难。

但是报名的设计师如过江之鲫。

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哪一个设计师不想名留青史?如果他们的作品入选了,这个成就就能达成!

不知道最终会有多少使用面积,能不能把目离市的人口都安置进去?

他们目离市,市区内的人口就有一百多万,包含下面的县镇村人数更多。

这座空中之城如果无法荣那么多人,该迁移哪些人上去?

上面的住处应该怎么分配?

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宋知山身上的压力很大。

这座空中之城越来越夺目了,每天都被例行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完成?

建造一座城市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事,更别说一座前所未有的空中之城了。

等到水位逼近这里,也不一定能够完成,就算完成了,这么多人口,也不一定能够上去生活。

速度是可以再提升,但是,稳妥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等到入住了,除了问题,那将会是非常惨烈的损伤。

苏荞初去看了一下水位上涨的速度,再看了看距离,推测到目离市这边的时间,主动开口“再加快一些速度,没问题的。”

既然总工程师开口说没问题,宋知山召集了更多人手,之前的工作人员是仔细筛选过的,每个人身家来历清白,现在人手不够了,面向社会招收相关的工作人员。

这些人也会经历筛选。

一些可以进入现场作业,一些在场外做好相应的材料供应。

召集人手的口号是“为了我们的家园。”

苏涛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就要去报名了。

张彭是看到的时候第一时间报名,报名成功的时候,苏涛特意过去加油鼓励“好好干!”

报名成功的人,实行半军事化处理。

进去工作了,不到完成的时候,是不允许出来的。

通讯也会受到限制。

防止泄密。

苏涛“你家人我会帮你看顾的,安心。”

周围其他的租客也纷纷表示会多照顾,要是家里有什么家里老弱妇孺干不来的重活,他们会帮把手。

张彭豪情壮志的应了“我会好好干的!”

他们去建造的人是有贡献点的,这贡献点,可以帮助他们优先在上面占个住处。

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没有不尽心的理由。

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进度就跟拉了快进键一样,材料也敞开了供应,所以很快大家就看到了一座庞然大物。

个人站在旁边是渺小的,就跟人站在山脚下仰望山峰,让人察觉到自身到底有多渺小,围观的人已经不敢离得太近去观看了,因为空中之城是悬浮的,视觉效果太过震撼,有一些恐高的都看不得这个场景,很容易联想到自身生活在上面。

随后,目离市官方出了一个意向表让大家填写。

1、想不想去空中之城居住?

2、害怕高空生活吗?

3、如果空中之城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