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察觉自己的这话说得不太对路,什么生儿子生女儿, 都是自己的种,都要一样对待,赶紧解释“不管生啥,你都是大功臣,你的功劳大大地,生儿子我喜欢,生女儿我也喜欢,只要是你生的,我都喜欢。” “哥,看你这话说的,珍姐除了生孩子,还能生啥,你想要她生个啥子嘛?咯咯!”梁雨听出来张心平话中的语病,嬉笑一句,浑身乱颤。 小丫头这才十九岁,就长得落落大方、丰神绰约了,农村里吃五谷杂粮一点不比城里人吃肉喝奶差。 “哦!”张心平一愣,片刻回过未来,指着梁雨点了点,小丫头一来就跟他对着干,还敢揭调他的话,真是大了胆了。 “小雨,你胡说啥呢!你巧珍嫂子那可是要生个宝贝,你也要帮着多照顾点。这回你来了,多替她分忧,手脚忙活点,别像在家里那样好吃懒惰的,那可不行。”周立芳直接教训梁雨,转而对杨巧珍笑道,“巧珍,以后你就管管她,她要是不听话,就不给她饭吃。” “妈,我什么时候好吃懒惰了,你炒菜我帮你摘菜叶,你洗碗我帮你擦桌子,我还不够勤劳麻利的嘛,你也太会冤枉人了,你这不是诋毁我的人品嘛,我可不想听。咱们不带这样的,我炒菜做饭也很好吃的,你说是不是?”梁雨不乐意了,撅着嘴巴,激辩道。 周立芳一看小丫头还来劲了,这里可不是自己的家,这是她的姨哥姨嫂家,怎么能像个小公主似的呢,便不再跟女儿打嘴架,口气软下来,说道“是,你炒菜做饭很好吃,谁让我女儿心灵手巧呢。正好你巧珍嫂子身子不方便,你就多干点活,炒菜做饭你包干了,只要把小宝宝养得壮壮的,你心平哥还不得好好的犒劳奖赏你啊。” 周立芳一看来硬的不行,那就说些好听的,夸奖鼓励政策更容易让人接受。 家长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多说鼓励的话、夸奖的话,孩子更能听进心里去,总比又打又骂强多了,打骂是打骂不出天才来的。 梁雨毕竟还是小孩子心态,听了几乎夸奖的话就顿时喜笑颜开,还真的亲自动手炒了两个菜,说是要露上一手,让大家尝尝他的手艺,好吃就点个赞,以后还会好好干。 张心平和杨巧珍以及周立芳、梁雨母女一共四个人,在张心平租住的房子里好好地吃了一顿饭,正好有周立芳带来的杂粮和蔬菜,熬了粥、炒了菜,美美地吃了一顿。 张心平租的房子虽然只有六十多平米,但也有一个主卧室和一个客房,客房里安了一张高低床,就是为了以后杨巧珍生了孩子,家里人来帮着照顾孩子时住。 所以,张心平就劝说周立芳不要急着回去,晚上住下,在市里好好转转看看,难得有机会来市里一趟。 那次张心平受伤住院,周立芳来市里过,但只是到了医院看过张心平就回去了,还真没有在市里好好逛逛。 农村的庄户人没有什么事情,哪有闲心到市里来闲逛,市里什么东西都比村镇上贵,谁会傻到来市里买东西。 当然,这种观点是对周立芳这样年纪的人说的,对于那些少男少女不太适用,即使是农村里的年轻人,心里追求和向往的都是大城市的奢华生活。 张心平和杨巧珍带着周立芳和梁雨先到了亲亲宝贝童装店看了看,直把周立芳羡慕得不得了,惊叹他们年轻人在市里也有自己的生意了。 周立芳不懂什么是事业,当听到杨巧珍说这是她的事业时,一双眼睛一愣一愣的,事业是个什么东东,不就是卖衣服做生意嘛。 相对于老妈周立芳的懵呆,梁雨是由衷钦佩珍姐的思想,什么是事业,这个小店就是事业,是她们奋斗的根本,也是她们快乐的源泉,她们要以此为乐、以此为业,不断地走向发展壮大。 梁雨的年龄虽小,思维却不幼稚,思想认识还是很有见地的,作为新新年代的少男少女的一员,她带来的是一种最崭新最青春的气息。 《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简单地说,就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帮助了他人,这个就是事业。当然,梁雨还不能深切地懂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