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刘社长的请求(3 / 4)

刘家镇民间的经验,第二季的红米不如第一季的红米好吃,所以若是种红米,多是在第一季种植,第二季便不再种植,若有种植的,便也是一些老农,舍不得放下。

刘社长带着乔初染跟秦慕州进了镇子,还想着说带秦慕州去高处看看刘家镇的水田状况,便见秦慕州已经从车里拿出了一个无人机。

刘社长哎哟了一声,有些惊喜“这……这还带仪器来了?”

这是放在车上的特殊无人机,不管是乔初染车上还是秦慕州车上,都放着一台,以方便出门的时候看到合适的场景便飞去拍一拍。

乔初染嗯了一声“习惯了,也好做一些基本的状况调差和数据收集。”

说话间,无人机已经飞升了起来。

刘社长也站在秦慕州的旁边,看他操作手上的仪器,便看到电子屏幕上,无人机摄像下,大面积水田的状况,还有不少他看不太懂的数据。

但乔初染都能看得懂。

乔初染瞧着屏幕上不断闪动的数据反馈,不禁笑了“真是个好地方,怪不得现在还传着故事,说咱们刘家镇是种植皇帝米的地方。”

刘社长摆摆手“那都是旧时候的事情了,现在啊,就养着咱们老百姓都养不起呢。”

特殊无人机检测到的对地形、天气等基础状况的数据,都在屏幕上显示了出来,无人机也飞了很长的距离,检测到的基础数据,目前都能看出,刘家镇的农田这一代,状况非常好。

气候湿度、阳光水热、稻田的状况,地里的状况,若是面积再扩大,说是富饶的鱼米之乡也不为过了。

刘社长带着秦慕州跟乔初染走进田里,进一步解释了红米种植与白米种植的差别之处。

其实简单总结下来,也就是红米种植对原生态环境的苛刻要求。

秦慕州对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拔了一扎稻谷,连带着水土都装在上了放在车上的样品袋里。

后来,刘社长又带着两人去了附近的村子走走。

大致状况,都是相似,非常适合小面积的机器规模种植。

乔初染跟秦慕州便看到不少来来村里似是收粮的人。

刘社长解释道“前两天你帮忙直播,刘家镇的红米大卖,一些粮商看重红米现在的价值,现在啊,都主动上门收购,看能不能还从中赚钱一笔。”

乔初染了然,却又听刘社长道“这虽然是好事,但其实啊,他们现在来,都来晚了,每一年,刘家镇的农民,卖出去的红米不多,也就那么些,更何况,已经是这个时候了,第一季收了好几个月了,该卖的,已经卖完,不过这么多年,红米不好卖,价格一降再降,不值钱。如今第二季种得少,又没有多少红米,能卖多少呢?他们来收购,怕也收购不了什么,就是村里人知道红米好卖了,估计明年开春,种植的人会多一些。”

刘社长虽然为红米现在的价值被看见了一些而高兴,但其实心里门儿清,这东西的,在还没有规划好如何发展之前,只能货少价贵。

所以,他才这般着急地找上乔初染。

乔初染跟秦慕州在五溪镇走了半天,傍晚的时候,才驱车回清溪村。

路上,乔初染才问秦慕州的意图“打算投资刘家镇的红米种植?”

“染染觉得呢?”秦慕州反问。

乔初染想了想道“其实我没有想过自己投资,担心心力不足,但之前我来这边做培训,有过一个初步的设想。”

“说来听听?”秦慕州扬眉。

乔初染笑道“其实也是投资,但不是自己投资,而是引人投资,我当时便想着,能不能在全国或者桂省和邻近的省,联合一些力量,发起类似农业公益类的红米种植扶持计划,比如,我们引资,进行小规模投资,让有需要或者感兴趣的人或者团队,投入资金来帮助这里的农民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