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科长准时和她们碰头。 李科长三十出头,戴着金丝边眼镜,高高瘦瘦,很有文人气质。 李蓉开车,三人直奔水竹凉席编织工艺传承人王师傅所在镇。 王师傅原本住在桃花村。据说桃花村有一片桃花林,春天的时候很是漂亮。 许斐然听李科长介绍的时候,很是向往。可惜,现在已经快夏天,桃子都挂树了。 不然,哪怕王师傅住镇上了,许斐然也一定会绕去看看的。 许斐然问李科长“这不会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真实地址吧。” 李科长笑“还真有这个说法。” “哇,明年有机会一定来看看。” “欢迎欢迎。我们这还有很多土特产的。” “太好了,您都给我介绍介绍。” 一路李科介绍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车窗外,绿树新枝,偶有山花俏丽,越往乡镇,风景越发鲜翠宜人。 现在的乡村道路建设得都非常好,几十里的路,聊着看着,很快就到。 这个镇,居然也叫桃花镇。镇上的树,据说都是桃树。 李科长介绍,以前桃县通往桃花镇的土路两旁全是上百年的桃树,但后来修路,就全砍了。 上百年的桃树,全砍了!!! 许斐然听得目瞪口呆。 几十里夹道而生的上百年的桃树。 几十里的道啊,几十里的桃花道啊。 这是谁这么粗暴,这么不懂美,这么不知道珍惜前人与时光赐予的美。 暴敛天物。 许斐然和李蓉听得都想捶胸顿足。 李科长叹气“哎,现在搞旅游了,咱又开始种桃树了。” 希望几十年后,这些桃树不会遇上那样的蠢人了。 王师傅家的房子在镇上大马路边。 是一栋楼。 一楼是门面,放了些竹席以及相关竹制品的展示售卖。 王师傅四十多岁,在传承人里算是年轻的了。 王师傅很是爽朗“欢迎欢迎。我带你们看看啊。我们这些其实很简单的。” 王师傅带着她们看“我这边主要是编竹席,其他产品是村里其他人编织好放我这里卖的。” 许斐然看了看,水竹席很是精致,摸上去手感也非常好。但那些竹筐,朱篓子什么的就比较粗糙了。 王师傅很是直爽“我这边主要是售卖,有时候自己也在这编编席子,我在乡下有个笑作坊,有机器,编制粗一点的席子。机器毕竟剖不了很薄的细篾。李科长说你们是要拍彻底的传统手工制作,我也准备了材料,现在就开始?” “好,那辛苦您。”直接看传统工艺,更有利于了解产品。 屋里,王师傅已经准备了竹子,但王师傅直言“春竹夏木,是最容易长虫子的,所以,这竹子我也只是给你们演示下,我这边,要等五一后,才开始砍竹子开始编席子。” 王师傅破竹,剖片,然后削篾。 厚厚的竹子在王师傅手里最后就取了表面一层薄薄的纤维。真的薄薄的一层,可以团成一团。 “这些要放锅里煮,煮过后晾干,就可以编织了。” “难怪有‘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之美誉。”许斐然拿起王师傅削下来的细篾片,对准了光线,真的是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 李蓉的镜头也如实的记录了下来。 王师傅介绍“用这种篾片编织出来的席子,是最好的,叫纯头青细篾。你刚才说的美誉,也是给纯头青细篾编织的席子的。这种席子,用个三四十年都没问题。而且越用越光滑透亮,颜色也慢慢变红,越旧睡起来越舒服。” 许斐然恍然大悟,刘慕说的她父母结婚用到现在的,估计就是这种。 “还有纯头青粗篾,这个其实跟纯头青细篾差距不大,粗不是厚一些,是宽一些。” “再有就是纯二青粗篾”王师傅从取了头青的竹子上又剖下层晃晃的篾片“这个,就没那么耐用了,而且会变黑。” “您这个席子一年产量有多少呢?价格多少?” “现在很少手工了,一床席子要耗费十来个工,才卖个一千多块钱,而且还被人嫌贵。” “那您工厂呢?” “工厂也有水竹席,但是从削篾片到编织,基本是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