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三章、事实(2 / 2)

视的概率也更大。

这个比喻不大贴切,懒得改了。实情就是去产地待了那么长时间,回来一看其实家门口的质量一点不比那边差。蒲素不知道傅雪冬是什么心情,心想打击应该比较大吧。结果,完全不是这样的。

之前就说了,玩蟋蟀这个圈子里条件好的人不多。大部分说得不好听就是底层人民。原因也分析过了,有钱有闲能投入这个事情的人比例不会太高。这个项目确实需要花时间,而且是大量时间,一般有正经事做的人兼顾不了,最多是随便玩玩。职业靠这个吃饭的不去说,当做谋生手段来对待的自然另当别论。只是这一行除了贩卖就是赌博能养家糊口,能高端到哪?而且也不是件体面的事情。

在蒲素看来,这些人每年去山东一次,哪怕当地食宿再便宜,一两个月待下来其实花费也不小。而如果把那个费用用到在桑海本地选虫,就算比本地贵一些,其实也是合算的。而且人还不需要出去,不影响在桑海的生活和工作。

只不过他都能想的到,那些把钱看得更重的蟋蟀玩家怎么会想不到这一层?其实去产地选虫,都抱着第一手的心态。哪怕桑海摊贩卖的虫一模一样,他们也都坚信不是从别人手里漏下来的才是最好。却不想想,其实在山东市场里,能送到自己手里过零零看书00k目的蟋蟀,之前也不知道被多少人看过了。哪怕在这个市场你占住了市场第一个椅子,也保不准送来的这条蟋蟀不是刚从上个市场里一个人都没看中的事情发生。

另外在山东这日子过的是真的快活啊。那些中年油腻男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扎堆,肆无忌惮的谈论着自己的心头好,周围全是同道中人。过年才过几天?而且以前说是年关年关,除了孩子们不懂事,很多成年人,过年的感受只有自己清楚。

而在这边一待起码一两个月,什么都不用想,吃住都不用操心。也没有报纸电视新闻这些杂七八啦的固有生活模式干扰,来了一次就迫不及待第二年的到来。久而久之就和朝圣一样,到了这个季节来一次山东成为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充满了仪式感。

蒲素自己也是因为小管跟着他收虫结果挨了一顿打,这个偶然的突发让他心里感到害怕,顿时想了不少以前没想过的方面,才决定提前回来。起码在那之前他也没想着回来,确实在那边过的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于他来说都感觉很是惬意。

nt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