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做了准爸爸,但是因为孙莉不在身边,他的即将为人父的觉悟很少,可以说根本没有。把这些事处理好后,最多一两天通个电话,小鞠甚至在美国还要帮蒲素处理公司事务。这段时间蒲素学会了上网,和孙莉互发邮件,还下载注册了sn,可以视频。skye那时候还没应用,国内的qq已经有了,但是不支持视频。虽然网速和摄像头像素问题,画质非常不好而且时断时续,却无论如何也可以看到人影,比打电话强多了。
再后来干脆蒲素让孙莉在那边买房算了,让她找几家中介看房,而且梅芳和小鞠在,也能把把关,梅芳不怎么能指望,小鞠还是精明的,应该能放心。当时美国房价出于泡沫期,从95年开始一直到07年次贷危机爆发结束,所以房价不低,和当时国内价格比起来算是高昂的。现在国人动辄说美国房子便宜,是现在国内的价格已经极不正常才会这么说。30年前,借几个胆子,谁做梦也不敢想有一天会嗤笑美帝房价太低。
美国的房价在过去100多年中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略高于美国的通胀率2.8。如果涨幅远高于通胀率,后面就会没有增长,或下跌。
这个规律是如此精准,以至于在这100年中只有1943~1947年是唯一明显跑赢通胀又没有跌回去的阶段。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美国,而且适用于一线城市。到2013年,美国的平均房价已经超过扣除通胀后的历史平均,并不是货便宜,而是意味着将来房价的年平均涨幅应该会低于3。
这个回报率是否足够高,是否能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见仁见智。但是中国投资者应该知道这个规律。别的不多说,我们现在是政策市场,这个价格绝对不是正常的价格。当年一台彩电一台空调上万甚至几万的时候,当时觉得正常,现在想想不是傻子是什么?21世纪了,2000年初期的时候,桑塔纳2000都能卖20多万,连气囊都没有的手动挡能卖那么贵,现在谁敢信?以国内不审批多层楼房为例,多年前开始立项就都是高层楼盘,这种叠加利用空间的建筑形式,还怕将来没有地皮,不够住?有的县城房价都过万,是不是合理大家自行判断。
我们从市长到国家住建部,都出口驳斥的讲,中日国情与城镇化率及杠杆、市场不同,结果看上去似乎证明他们说的是对的。但是对没买房的人来讲,最可怕、最悲剧的不是楼市崩盘了、房价泡沫破灭了,比这个更加悲剧、可怕的是房价一直总体上涨了35年,暴涨了多轮,最后你还是没有买房。
事实证明,中国房价从来不会听专家、经济学家、学者、唱虚派的预测。到底买不买真的是两难。咬咬牙买了,万一……不买,一直踩空永远就买不起了。
说实话我都替现在进城,在城市里没房却想要扎根的年轻人们感到难过。租房,对于刚毕业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收入的大部分交了房租。而且极其不稳定,三天两头要搬家。尤其是北,上、深,这三个地方,想住的有点尊严像那么回事,35k起步才算差不多。买房,现在的价格真的是辣手,一般没有根底的年轻人真的是只能奢想哪天来个富豪认失散的亲儿子。
最后她们几个在那边看上了一套独栋别墅,前后带花园的两层美式独栋,三室一厅,两个半卫生间,双车库,这房子说穿了蒲素就是给他儿子准备的。当时48万美金到手,地段这个蒲素不懂,孙莉说离学校近,生活很是便利,而且社区安全,晚上有警车驻扎巡逻,除了她们家自己,没有其他有色人种。
nt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nt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