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二章、接通(2 / 4)

丢了。可惜的是那个红珊瑚,那种年份品质和包浆的东西很难再找到了,心疼了很长时间。

另外,国外喜欢标准清晰的东西。比如钻石。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切割,人家搞来搞去就那几个切法,因为标准清晰。而翡翠相对没标准,就算出鉴定证书也都是笼统的定义为某一种结晶体,或者干脆是a货,证明天然,至于其他的就没了,鉴定机构也负责不了太多。没出过证书的可以去试试。

国外消费者很难弄的懂,就没办法喜欢起来了,人家喜欢事情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结来说“东方人不接受优化,西方人不接受没标准。”这个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了。

另外一点就是,西方人虽然对钻石也有4c的说法,但首先就是切工,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品质。大家注意到没,钻石原料再大,西方人也不会弄个花件出来,并赋予一定的意义。

永远是按照圆形、公主方、梨形和马眼形状进行打磨,哪怕那个成品出来快赶上巴掌大了,镶嵌在手杖上,也没做花件,摆件或手把件的。

而中国人对于石头已经赋予了比较人性化的诗意,我这里用了诗意,骨子里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看到竹子就能想到竹未出土先有节。虚怀若谷、节节高等既有吉祥的含义,更有士大夫的精神。中国人欣赏的玉器,更愿意结合石头本身的优缺点,加上精美的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而很多玉雕,我之前说过的玉雕工作室,其加工费用往往都要超出原料价格。而有了所谓名家的雕刻,其成品也是身价倍增,这种增值是完全脱离材料本身而是一种文化价值。

所以在欧洲,去的早的中国人在跳蚤市场能带回来很多中国古董。刚开始萝卜价就能买回来以前宫里的东西。

我一个朋友,女的,在北京某三桶油企业做会计师,早年法国留学,邀请我去双井桥她家里做客时,拿出一大摞在法国跳蚤市场买回来的大内宫里的各种餐具给我观赏,价格等于白送。这些东西的来源,无外乎是那些洋鬼子的祖先跟着八国联军来过咱们这里。这位女士前几年退休了,双井桥房子留给儿子,自己回了成都老家,现在成天跟着夕阳红旅游群到处自驾游。

我不能玩这种东西,一玩就丢,要么就送人。打火机这种物品也是,性格里就不能有身外之物在身上,太容易丢了,弄回来也是糟蹋好东西。这两年好多了,突然之间就老了,就在三年前还有过一个星期丢两部手机的时候。

现在国内外的产品差价虽然有的还很离谱,但是起码透明。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20年前可不是这样,真的是差不多人人都被当做猪圈起来宰。

所以后来蒲素自从第一次去了香港,以后每年起码去一次,买两三件衣服鞋子就值回机票钱了。

而他有个朋友,就是之前说过的买智利铜矿股票碰上大地震,自己很矮,却喜欢模特身高黑丝的那个。他就专飞澳门,到了一个星期去一次的地步。住宿还不要钱,二十万换泥码,那边免费给房间,他去玩他喜欢的那个项目,你们懂的,一分钱不赌,换回现金回来……

以后有空说说澳门几个大场子里厅的情况,早在十来年前大部分都是内地人在承包了。有做的大的,承包几个厅。也有几个人承包一张台子的。那地方真的是吃人不吐骨头,而且丑态百出,什么人都能看得到。

第二天是初六,年味已经淡了很多,再有一天单位就要上班了。郭娟给蒲素打了个电话,她和老刘在一起。大概是直到今天老刘才有空和她见面。

蒲素先是让老刘干脆跟郭娟一起过来待两天,老刘就说年后上班自己事情很多,不过答应了最近一定要来一次。

蒲素和他也没啥好客气的,直接就问还能能把手续办出来。老刘就笑话他紧张什么,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