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四章、回忆(2 / 3)

能是那个女班长。而且他写的作文在班级里都是作为范文,这里写完,老师就要在班念出来的,尤其是作文,校也没比他更厉害的。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的小学生作文比赛都是拿的二等奖。

这还是他不用功,不是不够用工,而是几乎一点不用功。他玩心太重,而且讲义气。比如说,两个班考试,他的难兄难弟做不出题目后早早交了卷出来,在他的考场外面转悠,他看到了就不想做题,直接也要交卷出去和小伙伴玩耍,被监考老师制止都不行,心思早就不在了。

老蒲和梅芳一直不怎么管他,其实他每次吹牛作业做完了,只要他们检查一下就可以了。学校后来有规定,作业检查家长签字,蒲素都是第二天到了学校再写,然后模仿老蒲签名。因为要收作业上交,他赶时间写出来的字自己都不认识,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前后蒙上,让他自己认是什么字,他自己都认不出来。

蒲家这个教育无疑是失败的,也是不可取的,不过也给蒲素的少年时期带来很多快乐。除了学习,蒲素什么都没耽误。该有的童真和少年时期的欢乐,基本一点都不缺。其实就说学习,那个时候真的是没想过考大学,家里没这目标,蒲素自己更没想过。所以他后来考上金融中专,其实已经算是万里挑一的好成绩了。不客气的说,在当时考上金融中专的难度比现在的普通一本也不容易。

饭桌上一家人都围坐着,哪怕阿嬢和梅芳不喝酒,吃完了也都坐在一起,听蒲素说话。小时候的事情,现在再提起来,哪怕是梅芳和老蒲笑骂他给自己添了多少麻烦,那表情也是笑着的。毕竟都过去了,现在再想起来哪里还会生气,基本都是当笑话在说。阿嬢听了反而还觉得很多蒲素小时候淘气的事情显得很活络,像极了他的爷爷。

孙莉听了对蒲素只有羡慕。相比起蒲家宽松的环境,她小时候承受的就太多了。首先就是要承担回到桑海的这个责任。这个任务是从她懂事开始就被赋予的,并且一再的强调。蒲素自己现在在桑海,或许是没有孙莉家父母的那份经历,他真的无法理解这种想法。

他自己的父亲老蒲,就不想来桑海,甚至现在都时刻想回去。反而那些想尽办法回到桑海的人,没个正经地方住,也没正式工作,到了桑海以后做什么的都有,日子过的大多数都不好。有的在原单位还是个领导,到了桑海只能送报纸卖茶叶蛋,而他们的孩子在桑海也算是二等人,不管是从哪来的,都有个通用称呼“小新疆”。

当然熬过了那段时间以后,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蒲素当兵被一直留在那个地方,虽然也是省会城市,他也会想尽办法回到南州的。故土难离,叶落根根,这种情绪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只不过蒲素没在那个位置和经历,所以当时觉得很没必要。

这顿饭一家人吃的很晚,这也算是难得了。一般晚上蒲素很少在家,他们几个也都是一人吃一碗饭就结束。阿嬢也有抱怨,忙了一天弄出来的小菜,结果吃的时候就十分钟结束了。

酒这东西,其实还是有些好处的,适量饮用可以调节气氛和情绪。如果不喝酒,蒲素也没这个谈兴,结果越喝越说,越说越喝。最后还和老蒲约好了明天一起去花鸟市场,再到仓库。

阿嬢终究是上了岁数了,坐到后来也是坚持不住,回房休息去了。接着老蒲和梅芳也上楼睡觉,梅芳每晚的电视剧是少不得要看的,老蒲在桑海待的无聊,最近也看上肥皂剧了。

孙莉则收了碗筷到厨房收拾,蒲素还在餐桌上喝着酒。一直到孙莉都忙活完了,他也不好意思继续,才让孙莉洗了啤酒杯,他自己去院子里准备带着人头马和莱昂出去散步。

今晚遛狗时间已经晚了,原本那两头就焦躁不安,窜到餐厅来了几次,想表现个存在感,心想这个主人怎么这么没眼力人家都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