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只带着数千残兵败将,逃回了咸阳。吴玘没有率军休整,而是疯狗似的,不停地冲杀,冲破了秦军的一道又一道防线。
战况大大出乎魏亮之和赢重荣的意料,两个人都以为这是一场局部试探性的小战斗,没想到,吴玘竟然如此生猛,要把试探性的小战斗,打成灭国大战。
吴玘率领魏军直逼秦国国都咸阳,赢重荣慌得六神无主,立刻派人去魏国求和。
秦国人野蛮剽悍,魏国现在即使能攻破咸阳,也消化不掉整个秦国。所以,魏亮之同意了吴玘的请和要求,秦国把河西之地割让给魏国,并且向魏国赔偿了大量的军费。
不平等的停战条约签订之后,魏国欢天喜地,秦国一片哗然。
自从立国以来,秦国虽然没有称霸天下,但是,始终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是四大金印国之一,西方的霸主。如今,秦国竟然割地赔款,在秦国的数百年历史当中,这还是第一次,秦国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这是奇耻大辱。
赢重荣也觉得自己愧对列祖列宗,签订停战条约之后不久,他就病倒了,病情迅速加重,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
赢重荣死后,大臣们拥立他的儿子,年仅九岁的太子赢彦博继位,为秦君。
石正峰正在中山国操练峰军,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两封加急书信,拆开一看,一封是赢重威写给他的,是公文,一封是赢彦良写给他的,是私信,这两封书信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请石正峰协助赢重威西进秦国,夺取君位。
三十年前,周幽王担任天子的时候,秦国的国君是赢重威的父亲,被后世称为“烈公”。胡人攻破镐京之后,杀死了周幽王,劫掠关中,大周王朝陷入了一片混乱。
烈公接到了周天子的诏书,令他抵御胡人,光复河山。烈公毫不犹豫,率领大秦男儿与胡人展开了殊死拼杀,在一次战斗中,烈公不幸负伤,最后伤重身亡。
按照规矩,烈公薨逝,他的儿子、当时身为太子的赢重威应该继位。但是,赢重威的叔叔、烈公的弟弟勾结一批大臣,发动政变,想要杀死赢重威。
赢重威事先得到消息,逃出了咸阳,逃到了晋国避难。赢重威逃走之后,他的叔叔堂而皇之地当上了国君。
过了几年,赢重威的叔叔病逝,君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赢重荣,现在,赢重荣也死了,君位传给了九岁的儿子赢彦博。赢重威觉得,这是自己夺回君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石正峰想在华夏大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能自立为王,所以他要选择一个辅佐的对象。选来选去,他觉得赢彦良是最佳人选。
首先,赢彦良的身份很尊贵,如果赢重威能登上君位,赢彦良就是争夺太子的最有力的人选。
其次,秦国有统一天下的潜力。
最后,赢彦良接受石正峰的“自由、平等、民主”的理论。
石正峰决定帮助赢重威夺回君位,他离开中山国,来到了赵国。赵国与秦国隔着一道黄河,赢重威想率领军队偷渡黄河,然后利用自己的身份、威望,号召秦民支持他,拥护他直入咸阳。
当年,烈公是为了抵御胡人而阵亡的,秦国百姓对烈公充满了敬意,赢重威身为烈公的太子,虽然三十年没有回到秦国,但是,和九岁娃娃赢彦博相比,老百姓还是拥护赢重威。
赢重威觉得只要自己回到了秦国,不用大动干戈,登高一呼,必定应者云集。
赢重威正想着该从何处偷渡到秦国,一封书信就递到了赢重威的手里,赢重威打开一看,喜出望外,拍着大腿,说道“这真是一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呀。”
书信是索琳写给赢重威的,索琳在河西战败之后,赢重荣把他贬到了边界,整天喝西北风、吃沙子。他心怀不满,趁着赢重荣刚死,就写信